• 06月16日 星期日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1941年12月27日,前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在《墨尔本信使报》上公开发文,表示虽然澳大利亚和英国有着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但是保命要紧,为了避免澳大利亚被日本锤死,小澳我以后就跟着美国混了。

澳大利亚说到做到,而且战后这么多年来,小澳真的是用生命在配合美国的演出。

不管是耍嘴皮子还是玩命的事,澳大利亚一个不拉,统统和美国步调一致。就拿最近澳大利亚"响应美国号召抵制中国"这件事来说,不但得动嘴皮子,还得得罪人,关键得罪的还是自己"最大的买家",小卧底真是不得不佩服澳大利亚的勇气。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如果大家以为澳大利亚抵制中国只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展示自己作为一个小弟的职业素养,那就不是很准确了。从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到如今的21世纪新冠疫情之间的一百多年中,澳大利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在抵制中国这件事上,却很是"坚持"。


澳大利亚淘金时代的排华潮

1849年曾前往加州淘金的哈格雷夫斯,相信与加州地质构造极为相似的新南威尔士一定也有金矿。当他在1851年回到澳大利亚后,立刻开始自己的"探金之旅",并成功在悉尼和墨尔本附近发现了大型金矿。

这哥们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殖民地政府秘书汤姆森,汤姆森在1851年5月15日将消息公布在了《悉尼先驱晨报》。悉尼和墨尔本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一下传遍了澳大利亚,之后又传到了世界各地,各国的淘金者"闻金而动"相继来到澳大利亚。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华人来到澳大利亚漫画

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淘金者主要来自于英伦三岛,其次是美国和德国,早期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华人并不多,但是涌入速度却极快。仅维多利亚矿场,华人就从1854年的2341人上升到1858年的4.2万人。而澳大利亚1851年时的总人口为43.8人,即便是在十年后也不过是116万人。

人口的大量涌入不但解决了澳大利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但是之后澳洲的白人就看亚洲移民,尤其是华人格外的不顺眼了,颇有点卸磨杀驴的感觉,而随着矛盾的激化,各种摩擦日益增加。

在底层白人看来,大量的华人涌入澳大利亚,首先就是在抢夺他们的工作机会,其次双方信仰与文化的不同,更是白人攻击华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宗教被视为社会道德观念的基础,在普遍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眼中,不信教或者不信仰基督教的华人,是绝对的"异教徒",是会破坏澳大利亚的宗教基础的,这要是放在中世纪,那可是要上绞刑架的。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在澳大利亚金矿工作的华人

其他的诸如,对有色人种的天然歧视、担心华人会破坏白人血统、清朝国力衰弱更是被白人们看不起,而且在19世纪澳洲白人普遍将疾病的流行归结于亚洲移民,中国移民则被认为造成了麻风、天花等的流行。

1854年白人计划7月4日在本迪戈暴动,幸亏当局及时发现并制止,华人才幸免于难。但华人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1857年、1861年白人分别在巴克兰河边、兰明低地暴动,华人伤亡惨重,而当局非但没有惩罚暴动者,反而宣布他们无罪。

1855年,澳大利亚出台了第一部移民限制法令,规定来澳船只每10吨限载华人1名;每个入境华人需交人头税10镑。次年又通过了征收华人每月1镑居住税的法案。

1886年6月,澳大利亚的第二次区际会议中通过了4项排华法案:

一、任何船只每500吨限载华人1名;

二、禁止在澳华人从一殖民地进入另一殖民地;

三、要求英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解决办法;

四、要求英国政府禁止香港和新加坡两殖民地默许华人入境。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澳大利亚排华事件绘画

此后,在澳华人基本上有出无进,人数逐年减少。1888年澳洲约有华人5万人,到1901年只剩下3.2万人。


澳洲对华人的铁壁:白澳政策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这下澳大利亚算是真正的做大做强了,直接将"白澳政策"写进了法律,明目张胆的卸磨杀驴,1901年9月,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限制移民入境法案》,该法案规定:

1、凡来澳移民必须参加语言测验,听写任何一种欧洲语言的50个单词,不及格者不得入境;2、任何在澳居住期未满5年的移民也必须参加语言测验,不及格者应驱逐出境。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该法案是摆明了针对亚洲移民的,因为即使亚洲移民真的懂那么一门甚至多门欧洲语言,一样会被拒之门外。前澳大利亚外交部秘书艾德利·亨特在给海关的公文中直言不讳地说:"允许那些人通过考试是不可取的。在任何测验之前,主考官应明白他不会及格。假如考虑到应考者极有可能通过英语考试,那就应该用他所不懂的语种考他。"

1902年有33名亚洲移民通过了考试,到了1903年则只有13人,1904年的时候只有一个人通过了测验,到了1907年直接无人通过。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

虽然《限制移民入境法案》看起来是针对的所有亚洲移民,但受歧视最严重的还是华人,华人不但勤劳能干,还很能攒钱,这让干活不积极,花钱很随意的白人很是嫉妒,而且清政府的无能,让澳方在歧视华人这件事上更加的肆无忌惮。

相反,我们的邻居则踩着大清的肩膀上位,日本不但中日战争中接连获胜,更是与小澳的母国-大英帝国联手对付沙俄,分别在1902年、1905年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鉴于日本的强大以及与大英的合作关系,澳大利亚在1905年修改了《限制移民入境法案》,将"任何一种欧洲语言"改为"任何一种指定语言",并且批准日本、甚至印度的学生以及游客入境,最高可以获得5年的居留期,但是华人直到1912年民国成立才获得这种资格。

除《限制移民入境法案》之外,澳大利亚还有各种各样的歧视有色人种的法案。如1901年颁布的《新南威尔士剪羊毛工待遇条例》,规定华人不得居住在白人居住的地方。1902年制定的《联邦选举权条例》,明确规定有色人种没有选举权。1903年推出的《入籍法》规定,亚洲人不具备入籍资格。1908年颁行的《养老金法》规定,在澳大利亚之外出生的亚洲人,无权享受养老金。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歧视华人漫画

各种各样歧视性的移民限制条例,让身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备受歧视,被主流社会排除在外。身在澳大利亚的华人连基本的人身权益都得不到保障,1901年时澳大利亚有29627名华人,到了1947年的时候则只剩9144人,超过70%的华人逃离澳大利亚。


二战后"借助"美国,继续抵制中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澳大利亚的主力部队都在海外帮助英国作战,陆军最精锐的第6、7、9师在北非和德军打的血流成河,第8师则在新加坡协防,自家的空军直接在英国本土保卫英国,大部分的海军军舰则部署了在地中海,这种全然不顾自家安危的部署策略,让澳大利亚在1942年吃了大亏。

日军于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2年2月15日攻占新加坡,驻防在新加坡的澳8师全军覆没。2月19日,近200架日军轰炸机对澳北部的达尔文港、澳西部的布鲁姆发动了袭击。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日军轰炸达尔文港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澳大利亚突然发现,自己的母国-大英帝国靠不住了。在正面战场上英军根本不是日军的对手,而且当澳方要求自己支援英国的部队回援本土时,丘吉尔磨磨唧唧的就是不松口,这可是小澳自己的兵!在小澳气的骂娘的情况下,自家的6、7师勉强被英军给放了回来,但是第9师依然被留在了北非和德军拼杀。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小澳将希望放在了美国身上。此时的美国刚刚在菲律宾被日军击败,在西太平洋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小澳立马表示,到我这来!

1941年12月27日,前澳大利亚总理柯廷在《墨尔本信使报》上公开发文,表示虽然澳大利亚和英国有着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但是保命要紧,为了避免澳大利亚被日本锤死,小澳我以后就跟着美国混了。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前澳大利亚总理柯廷

在二战之后,马来群岛上的各个国家纷纷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独立,这直接把小澳吓坏了,他们觉得此时的"共产主义"会如同当年的日军一样,会向澳大利亚扩张。这让孤悬海外的澳大利亚更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对,自己在周边是老大,但是看看自己的小老弟们,也太弱了,打起来基本帮不上什么忙。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澳大利亚走上了成为美国"铁杆小弟"的道路,1951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1954年又签订了《马尼拉条约》,澳大利亚将自己彻底绑在了美国战车上。

作为美国的铁杆支持者,不管美国做什么,澳大利亚都表示支持。哪怕是玩命的事,澳大利亚也是立马跟上,绝不掉队,像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澳大利亚竟然在法国和德国都表示抵制的情况下派兵参战。所以响应美国号召,出来抵制中国这种事,对澳大利亚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没事找事的澳大利亚|从人头税、白澳政策到二战后美国指哪打哪

结语

回顾澳大利亚抵制中国的历程,在淘金热和白澳政策时代,澳大利亚是在卸磨杀驴。当华人帮助澳大利亚实现了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后,立刻就遭到了白人们的抵制和歧视,华人们的勤劳、节俭,深深的刺痛了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底层白人的自尊心,他们也是抵制华人最积极的群体。

而在二战之后,被日本打怕了的澳大利亚严重缺失安全感,以澳大利亚的位置来看,他们应该向亚洲地区靠拢,但是小澳深怕中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对自己发动进攻,而自己身子骨弱,离白人大本营又比较远,只好借助美国的大旗来耀武扬威的打压中国。

但是现在澳大利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联邦与各州在是否继续抵制中国这件事上出现了分歧。

首先,在对外关系上,我国始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这一点各国有目共睹;其次,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买家,抵制中国的代价,也需要小澳自己掂量掂量。

上一篇新闻

百年澳洲华人移民史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新闻

跨越万里的开垦 穿透百年的情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