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遭遇罕见季风尾声强降雨 天气专家解读风潮成因与影响
今日(3月19日)自清晨起,新加坡大部分地区持续笼罩在厚重云层下,暴雨和雷阵雨自上午至晚间轮番袭城。根据气象署最新通报,当前季风过渡期带来的降雨强度已逼近本年初首轮水平,但预计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官方自上午11点起连续发出区域警报,提醒公众注意近地表径流增强引发的城市内涝风险。
气象数据显示,本年度东北季风活动呈现异常活跃态势。继1月两次风潮过后,当前全岛正经历今年第三轮强季风冲击。值得注意的是,3月作为季风退却期出现如此强劲的降雨系统,近五年出现频次不足3次。据监测,本轮风潮将维持至周五(21日),伴随气温下降至22℃的舒适区间,主要风向保持在西北至东北象限。
南大气候变化专家严鸿霖指出:'当前风潮仍在历史波动范围之内'。研究显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季风周期中,新加坡平均遭遇2-4次中高强度风潮。本年度虽出现三次波动,但总体强度较历均值偏弱。需要指出的是,去年底形成的轻度拉尼娜现象虽已衰退,但残余水汽仍在西南暖槽形成持续输送通道。
公用事业局同步发布排水系统压力预警,提示民众避免在低洼地带停留。历史记录显示,2023年2月末曾出现相似季尾强降雨事件,彼时滨海湾及北部丘陵地带3小时雨量突破50毫米警戒线。目前水管理系统已启动动态调度机制,30个主要蓄洪池维持低水位运行状态。
气象署特别说明:与典型季风潮不同,本轮雨势呈现5小时以上的超长持续特点。受马六甲海峡潮汐效应影响,西部沿岸地区可能在夜间出现二次洪峰。公众可参考官方推出的雷达雨量网格图,获取15分钟滚动更新的精准降雨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