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2日 星期四

台强化军事司法体系引争议 防卫意志与民生改善关系引探讨

3月13日台湾当局高层国家安全会议明确将中国大陆定位为“境外敌对势力”后,围绕军事审判制度的恢复与17项应对措施产生的舆论交锋持续升温。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沈有忠18日于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演讲时强调,相关举措旨在强化国防体系内部纯洁性,并非追求军事对抗。

该政策调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展开无预警军演之际。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陈斌华17日明确指出,此次军演是对台独分裂言论与政策的惩戒性回应。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拟恢复的军事审判制度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利益的特定行为,涵盖叛国、通敌等严重影响国防安全的刑事犯罪。

台方政策制定者强调措施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提升军人效忠意识、完善反渗透机制、强化民防体系。国防部3月19日发布的《四年期国防总检讨》新增“全民防卫动员”章节,首次将关键基础设施防护、物资战略储备等民用领域纳入作战支援体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谷立言同期表态,美方将继续支持台湾维持必要防卫能力。

学术界对防卫意识培育议题提出不同视角。中研院政研所研究员吴文钦结合十余年民调数据发现,台湾民众防卫意愿呈现“认知与行动分离”特征:约70-80%受访者认同国防必要性,但当具体询问“愿意参战比例”时,数值骤降至不足20%。其研究团队最新调研揭示,家庭年收入在前30%群体的防卫意愿较后30%群体高出近15个百分点。

延伸阅读

赖清德将修法恢复军事审判制度 图片描述 台汉光演习以中国大陆可能2027年攻台为想定基础 图片描述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400余名新兵展开的实证研究显示,8周基础军事训练可使防卫意愿提升7-10%。国防大学傅文成教授团队的跟踪调查显示,志愿役士兵服役年限与其防卫意识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平均每延长服役12个月,作战意愿增幅达4.2%。

在地缘政治博弈层面,民间动员与军事准备正在形成联动效应。玉山论坛期间披露的最新民调显示,尽管52%受访者认为美国不会武力介入台海冲突,但该数据较三年前仍回升8个百分点,折射出国际局势变化对区域安全认知的影响。

上一篇新闻

美俄首脑会谈释放停火局部信号 俄战略让步背后的政治博弈

下一篇新闻

台湾汉光41号演习锁定2027年防务升级 高层部署多域拒止战略提升作战弹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