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2日 星期日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如果早点来雁荡山,我的画会更丰富多彩,画得更好!真是相见恨晚啊!”10月27日上午,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华先生坐在雁荡山灵峰景区“东瑶台”写生时这样说。范华先生为人谦和风趣,边开玩笑边介绍了此行的感受、感悟。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雁荡山:美不胜收

此次,范华先生来雁荡山采风写生将会待上10天左右。“几年前,我曾路过雁荡山,但没有深入采风,这次是我真正意义地来到了雁荡山,给我的感受就是‘震撼’,想不到以经济著称的温州竟然有这么优美的绿水青山,是我孤陋寡闻。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绕,千形万状,美不胜收。尤其是灵峰夜景,移步换景,变幻多姿,妙不可言。”范华说,远眺雁荡山体,目光所及,一种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瞬间涌上心头,“这些山体构造奇特,像海狮、睡莲、佛手等,非常形象,非常神奇。这是我们画家非常喜欢的创作原材料”。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范华雁荡山写生作品

“虽然之前有很多画家来雁荡山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但是时代不同,个人感受不同,雁荡山给我的感觉就是画不完。”范华说,陕北黄土高坡给人“苍凉、朴质、原始”的感觉,而雁荡山则是另外一种风景。

范华的学生郑诚也是第一次来雁荡山,“景色太美了,一步一景。这几天我拍了许多照片,发了朋友圈,很多朋友留言说以后要过来看看。”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郑诚雁荡山写生作品

谈到写生和创作的关系,范华先生说:“我的写生就是我的创作。我写生和创作时,经常一坐就是一天,从形到神都想把它表现得很好。写生把笔墨加进去之后,已经把你的情感、你对自然的理解都加进去了。写生不光是眼睛看到的,还有你自己的个性、天赋、线条的表达、审美的基因。”

黄土地:爱得深沉

范华,陕西蓝田人,陕西国画院院长,曾任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高级美术师,西安市文史馆馆员。1998年以来,他多次被评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西安市文史系统德艺双馨先进个人。其作品《孕育大地》(1989年)入选全国七届美展,《高泉》(1998年)入选全国山水画大展。他多次到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其作品先后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等机构以及日本收藏家原田观峰、中国香港收藏家徐展堂等人士收藏。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我出生在蓝田辋川,诗人王维曾隐居于此。”范华先生说,他曾在作品《且说自己》中写到“我从小在陕西一个偏远的农村长大,是在父亲的脖子上一次次走进辋川这个诗样的世界,还有父亲爱唱秦腔,那秦声、秦韵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时代。”这对于他后来的艺术人生产生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范华先生的山水画中透着王维“水墨渲染”的诗性精神。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这句话表达了范华对黄土高原的深刻情感。范华始终坚持长安画派老一辈艺术家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长期深入黄土地、黄河写生,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陕北黄土风情和个人风格。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范华先生说,画家要积极地面向生活,要去表现这个时代,就必须到最有特点的地方去。黄土高原是陕西极具象征的地方,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意义。而黄河的苍茫、朴实、博大、雄浑的气概,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图腾。他认为,在现场才能发现美,才能创新出反映新时代中国画的表述。

公益心:无愧时代

作为一名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艺术家,范华先生除了热衷于美术创作、研习,还热心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在范华的家乡蓝田县城向东20公里,有一处村子叫“桐花沟”,它远离尘嚣,风光旖旎,幻若仙境,被人称为“童话沟”,是体验世外桃源的绝佳之处。几年前,范华把它的美景收入自己的作品,引起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纷纷投资建设,把它打造成一处“中国西部欧陆田园风情区”,成为蓝田县的特色乡村旅游接待村。如今,“桐花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大秦岭艺术创作基地,成为大型艺术院校的写生绘画基地及摄影基地等,先后建成画室、艺术创作园接待站以及农家乐接待户等服务设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画家、摄影师以及艺术家来到这里,用色彩勾勒着桐花沟的优雅与宁静。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古朴原始的徽式民居建筑,清新怡人的纯净空气……在蓝田县灞源镇最北端的古村落青坪村,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成了城里人趋之若鹜的桃花源,同时吸引了陕西国画院、陕西画院联盟在村里成立了陕西国画院艺术创作基地以及陕西画院联盟写生基地。范华就是入驻青坪艺术村落的第一位艺术家。

黄河滋养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是历代文人创作的母题与灵感的源泉。范华历经3年多时间精心创作了长卷《走黄河》,捐赠给西安动车站,悬挂在候车大厅。

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来温采风写生,赞叹:雁荡山美不胜收,相见恨晚

去年7月1日,范华先生将部分收藏品及作品捐给黄龙县,在该县非遗馆布展建馆,对外免费开放,将进一步提高当地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黄龙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范华先生说:“作为艺术创作者,应无愧于这个时代,力所能及地利用专业特长,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新闻

城市之心的浪漫浓情,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情人节特献

下一篇新闻

跨年去外太空嗨一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