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2日 星期日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2019年已经进入尾声,回望2019这一年,想必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必定有浙大在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

有人说,2019是浙大科研开挂的一年。

究竟有多强?

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今年浙大在顶级学术期刊Cell、Nature、Science(合称CNS)上的发文情况吧~

2019浙大CNS发文一览

截至目前,2019年浙江大学在CNS三大刊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文章9篇,比2018年多5篇,约为近五年年均发文数的3倍;非第一单位但有共同通讯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的发文5篇;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浙大还参与完成了9篇CNS文章共计23篇。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浙大为第一完成单位或有共同一作、通讯作者发表的CNS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浙大在三大刊的具体表现~

Nature

2019 年,浙大在 Nature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5 篇。

01

北京时间1月10日凌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研制成功了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将三维拓扑绝缘体从费米子体系扩展到了玻色子体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导中的传输效率。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Baile Zhang教授、Yidong Chong教授课题组合作共同完成,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杨怡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陈红胜教授和Baile Zhang教授、Zhen Gao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02

北京时间4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报道了浙江大学陈军教授和彭金荣教授课题组在遗传补偿效应分子机制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

课题组首次揭示基因补偿效应是由携带提前终止密码子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所激起,由无义突变mRNA降解途径(NMD)中的上游移码蛋白3a(Upf3a)参与。同时,还揭示同源序列核酸是上调补偿效应基因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研究证明补偿效应基因转录水平的增加是由于补偿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所引起的。该研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马志鹏,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彭金荣教授。


03

北京时间10月10日,一篇以浙江大学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在线刊登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论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在高熵合金方面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显微镜中心张泽院士团队的余倩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朱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itchie合作,从解密高熵合金中元素分布开始着手,揭开了庐山真面目。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余倩与课题组同学合影

该研究揭示了高熵合金中晶格调控力学性能的特殊机制,高熵合金中独特的浓度波调控极精细并具有连续性,是一种可控和高效的材料强韧化方法。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该工作对理解复杂成分合金(传统固溶强化理论无法适用)中的强化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04

北京时间10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又刊登了浙江大学的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可以迅速在实验室里得到厘米尺寸的碳酸钙晶体大块材料,并且这些碳酸钙的制备过程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像做塑料一样按照模具形状长成各式模样。用这种全新方法做出来的材料具有结构连续、完全致密的特点,在3D打印和物质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论文截图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的刘昭明博士,通讯作者是唐睿康。Nature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这项研究将经典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念结合,将有可能为材料合成翻开新的篇章。”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左二为唐睿康教授


05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研究员实验室经过与医院合力攻关,首次发现人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1变异可以导致自身炎症性疾病。这项研究成果于2019年12月12日(北京时间),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在线刊登。浙江大学周青课题组博士生陶攀峰、王俊和王诗豪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周青、俞晓敏、哈佛大学医学院袁钧瑛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晓川为论文通讯作者。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周青研究员团队

在解析发病的分子机制过程中,周青课题组发现,病人体内的RIPK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编码的RIPK1蛋白在蛋白酶Caspase-8的切割位点上发生氨基酸变化,使得RIPK1无法被正常切割,这样的改变破坏了RIPK1正常的激活模式,使其活性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的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由于细胞的“生死”平衡被打破,病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自发产生发烧等炎症表型。

这个致病机制为临床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科研人员还发现病人不同种类的细胞对相同的RIPK1突变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提示人体的不同组织和细胞在相同基因型下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表型,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RIPK1在调节不同种类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Science

2019 年,浙大在 Science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3 篇。

01

在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下,开发出具有2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并成功操控其实现全局纠缠,刷新了固态量子器件中生成纠缠态的量子比特数目的世界记录这一进展于北京时间8月9日在《科学》杂志发表。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多比特量子纠缠态的实验制备是衡量量子计算平台控制能力的关键标志,国际竞争尤为激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器件设计与制备、实验测控及数据处理,由中国学者组成的联合团队成功将纠缠的比特数目推进到20。

浙大物理系博士生宋超、中科院物理所许凯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李贺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物理所范桁研究员、郑东宁研究员和浙大王浩华教授为共同通讯。其他作者包括浙大王大伟教授、朱诗尧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蒿杰研究员、冯卉助理研究员,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张煜然博士,以及浙大物理系参与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实验平台建设的青年团队。


02 两篇科学同时上线

北京时间10月2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郭江涛课题组关于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研究成果论文被刊登在《科学》杂志上,浙江大学医学院刘斯博士、冷冻电镜中心常圣海博士和物理系硕士生韩斌铭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团队成员郭江涛、叶升和刘斯在讨论课题

郭江涛课题组解析了这类蛋白质中的一个成员——人源钾-氯共转运蛋白KCC1的2.9埃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结合位点,提出一个钾-氯共转运机理的模型,这将为相关的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论文截图

恰巧在同一天,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另一项成果,由基础医学系Dante Neculai教授团队进行的抗细菌免疫的识别受体蛋白的研究也在《科学》杂志上成功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2015级博士生陆喦、2017级博士生郑裕萍,加拿大Princess Margaret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博士后Étienne Coyaud,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讲师张超为共同第一作者。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论文截图

该团队研究发现,NLR家族的两个重要受体蛋白NOD1和NOD2能够在棕榈酰转移酶ZDHHC5的作用下发生棕榈酰化修饰,从而介导细菌性炎症信号通路的发生。这一发现有效地连接起科学机理与临床问题,未来在诊断和治疗上或有重要价值。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Dante Neculai指导团队成员分析结果

Cell

2019 年,浙大在 Cell 上以第一完成单位发文 1 篇。

01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31日,一篇题为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论文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柯琪与李异媛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论文截图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靳津实验室的研究发现——CD4+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在慢性应激诱导的心理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加深神经发育、精神疾病与免疫生理功能之间联系的理解,对了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并研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9浙大CNS发文盘点!平均一个月两篇,还有9篇一作,真是开挂的一年!

靳津教授团队


2019年,来自浙大科研团队的一篇又一篇高质量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不可谓不振奋人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浙大科研团队在新的一年创造更亮眼的成绩单!

为浙大科研团队点赞、加油!


数据来源: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内容整合:李灵

部分内容来源于浙江大学官方微信号、浙江大学官方头条号往期推文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邱鑫禹

责任编辑:周亦颖

上一篇新闻

光学新机遇?水晶光电(002273.SZ)棱镜等其他光学零组件有可能量产出货

下一篇新闻

硕博连读提前毕业!山大校长奖获得者李子琦:儿时梦想,一生热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