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地险情频发,居家隔离成为较为稳妥的应对之法。

许多人因此陷入家庭经济危机、个人就业危机。

然而,在这看似危机重重的紧要关头,有人却“逆势而上”,靠着“唠嗑”赚钱。

就像她,从一个平平无奇的留学生变身为超级“大网红”,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00万,一年涨粉400多万。

如今,她全网粉丝近700万,接广告、上综艺,邀约不断,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她就是和李雪琴齐名的另一个“辽北脱口秀小公主”——张踩铃

不管是她的短视频,还是她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幽默。

张嘴就来的“打油诗”,配上地道的东北口音,总能让人在哈哈大笑过后,还忍不住回味一番。

除了幽默,她还有刻进骨子里的通透。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近照)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本名张潇漫,1990年出生在辽宁铁岭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性格内敛,母亲性子要强。

或许是因为性格不合,父母在她10岁的时候离婚了。

说起张踩铃的童年,她曾用2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矮和丑

踩铃的矮已是众所周知,她在短视频中也不止一次地调侃自己1米53的身高。

童年的张踩铃,通过两件事,确定自己长得丑。

一次,有人曾当着妈妈的面,夸踩铃长得“白白净净、细皮嫩肉、大眼爆皮”。

结果,妈妈却说这个朋友是在“说反话埋汰人”。

从此,踩铃便知道,自己的长相和这几个词不搭边。

还有一次,踩铃奶奶被邻居气哭了,就因为邻居说,踩铃长得随奶奶。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缺点”,踩铃变得有些自卑。

其实,张踩铃并不像她说得那么差。

在学习方面,她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

知道“张踩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听一听缘由,就觉得很“凡尔赛”。

读中学时,她从不会早到,总是“踩”着铃声进教室,所以同学们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踩铃”。

可就是这个整天踩着铃声进教室的女生,高中时分进了学校的“火箭班”,大学考进了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

然后一路考研、考博,最终成为伦敦大学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一枚,让人羡慕。

所以,张踩铃和大多数学生时代的我们一样,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忽略自己的优点。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童年照<右二>)

当然,如今的她已经彻底“通透”。

她把成长看成是“别人不停地给你贴标签,而你不停往下撕标签的过程”

她告诫年轻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如今,张踩铃能自如地调侃自己的身高和长相。

恰恰说明,她从内心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

她的这种转变,除了自身的成长之外,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杰米,也给了她很大的自信。

他对张踩铃的爱情,可以说是“始于颜值、陷于性格、忠于人品”。

当年,还在厦门大学读书的张踩铃,为了补作业,在一间自习室奋笔疾书。

而彼时,在同一间自习室学习的加拿大留学生杰米,对张踩铃一见钟情,并主动搭讪。

尬聊过后,杰米约踩铃周末和同学一起爬山,踩铃欣然答应。

爬山那天,“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踩铃因为看不惯别人的矫情和双标,和一名女留学生发生了争执,言辞激烈。

而在一边冷眼旁观的吉米发现,踩铃不光长相符合他的审美,就连性格也是他喜欢的类型。

于是主动出击,开始追求张踩铃。

后来,两人的爱情修成正果。

他们在辽宁铁岭举办了一场让外国友人“瞠目结舌”的婚礼,也让张踩铃在朋友圈里有了“东北石油公主”的美称。

虽然是跨国婚姻,但张踩铃的婚礼,完全是按照铁岭风俗来的:

好日子、豪车、四联号、扎拱门、放鞭炮……一个都不能少。

背后“操作”这一切的,都是婚庆公司。

而许多外国友人却以为,这些都是张踩铃家里的实力,“东北石油公主”的称呼便由此而来。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和杰米结婚时留影)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2013年,张踩铃和杰米一起前往伦敦,开始了留学生涯。

虽然到了发达国家,但张踩铃和杰米的生活过得并不“发达”。

那时候,杰米已经工作,而张踩铃,一边上学,一边打工。

她分别在2家饭店、2家超市和1家茶叶店工作过。

他们住的房子是与朋友合租的,而且这种合租的生活,一直到女儿2岁的时候才结束。

2020年3月,随着疫情在全球肆虐,张踩铃却迎来事业的转机。

当时,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社交隔离”政策。

学校、商店、酒吧、影院等公共场所关闭,部分民众开始居家办公。

然而,张踩铃的老公杰米却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咳嗽、发烧等疑似症状

他们拨打疫情专线,却迟迟打不通。

情急之下,他们又赶往医院,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回家”。

在那种状况下,一向健谈的张踩铃,对内心的惶恐、无奈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于是,她开通社交账号,开始自言自语地唠嗑。

唠的第一条,就是老公疑似新冠,英国的医院拒绝接收和治疗这件事。

虽然第一条的播放量并不理想,可是,恐怕连张踩铃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无心的举动,日后给她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流量,还有名气和商机。

因为在家无事可做,张踩铃就继续对着镜头“拉呱”。

她用自己特有的东北口音,“砸挂”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风趣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慢慢的,开始有人关注她了。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聊了在英国医院生孩子的“历险记”、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丑”事、和老公从相识到结婚的各种趣事。

她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虽然,当时的视频没有任何的转场和运镜,镜头衔接简单粗暴,可丝毫不影响粉丝对张踩铃的喜欢。

有粉丝曾经说过,仅仅是隔着屏幕听她说话,都能“笑出猪叫”。

作为自媒体新人,张踩铃最初的视频播放量都维持在几千人次。

这个“成绩”,虽然要比普通人好一些,可是离“火”还差很大一截。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在社交平台“唠嗑”)

2020年5月,张踩铃发了一条名为“我和加拿大婆婆第一次撕脚气”的视频。

讲述她第一次去婆婆家,主动下厨给婆婆一家做中国菜,结果她的小姑子、大姑子、婆婆轮番“作妖”。

小姑子“质疑”为啥要吃脚气(木耳翻译成英语,和脚气是同一个词);

大姑子“矫情”,不敢在餐桌上看鱼眼睛;

婆婆“纠正”她菜和肉不可以用一个板切。

而且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到了“你们”,含沙射影中国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张踩铃,把菜端上桌后,“提”了一杯酒,并告诉婆婆一家:

我太羡慕你们这种家庭环境了,你们的家教太环保了,太和平了 。

如果在我家,我嫂子第一次来,给我们家人做顿饭,我就这么说话,我妈一个大耳刮子能闪到我口腔里长脚气;


她能让我抱个死鱼对眼三天,胸口上挂个大菜板子,没事还得舔生肉、拌鱼鳞……

谁能想到,这条“吐槽”婆婆的视频,让张踩铃火了!

据她回忆,视频发出去后,刚开始播放量还是几千,很快就变成了几万,然后几十万。

最终,这条视频给她带来了几万个粉丝。

现在再看这条视频,光点赞量就有60多万。

两个月后,张踩铃又感受到一波新热度。

她发布一条“胖媳妇遇见大哥哇哇哭”的视频,讲述他和老公在北京见到成龙,老公激动哭了。

播放量竟然突破5000万,直到现在,这条视频还置顶在她的社交平台上,点赞量高达190多万。

仅仅一年的时间,张踩铃的粉丝数量从0涨到了470多万,她也从路人变成网红。

这给张踩铃的人生带来新的春天。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许多人认为,张踩铃的走红,完全得益于她和加拿大老公的跨国婚姻。

正是有了中外文化的碰撞,才给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其实,张踩铃的短视频,并不是复述某个生活片段那么简单。

她的视频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她真正懂得创作。

许多人知道,张踩铃在伦敦大学读博士。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专业是电影史和电影美学。

而留学之前,她在厦门大学所修的专业是戏剧影视文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编剧。

可以说,张踩铃掌握了从剧本创作到理论研究的“一条龙”技巧。

如果说当初拍短视频仅仅是为了记录生活,那么“火”了以后的张踩铃,再拍短视频,就是在创业,在实现自己的编剧梦。

当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和兴趣之间权衡时,她已经轻轻松松地把自己的工作、兴趣、专业融为一体,做成了一份事业。

这也是张踩铃的通透之处。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参加《奇葩说》)

2021年3月,有孕在身的张踩铃从英国回国。

这次回来可不是为了探亲,而是回来拼事业的。

她受国内最火的一档综艺辩论节目《奇葩说》邀请,回来录综艺节目。

仅仅在海选阶段,张踩铃就贡献了好几个热搜。

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踩铃逻辑缜密、思路清晰、表达幽默,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前八强。

并与某传媒公司签约,成为一名艺人。

几个月后,张踩铃在李诞的邀请下,参加另外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

因为她和李雪琴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新人,都来自铁岭,又同为学霸。

很多人认为,她将是第二个李雪琴。

虽然张踩铃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甚至击败当时的冠军候选人杨蒙恩。

但不管是从成绩还是后来的知名度,都不如上一届的李雪琴。

回国之前,张踩铃一直都没有确定,她和老公将来的发展重心,究竟是在英国还是在中国。

可是自从回国后,张踩铃决定要在国内发展,而且开始了短视频创业。

除了上综艺,她还参加过央视的几档节目。

现在,她在一档儿童类节目中担任固定嘉宾。

可能是商务活动越来越多,张踩铃个人短视频的更新速度也慢了下来。

之前,几乎每天都要和粉丝唠嗑的张踩铃,从2022年元旦到现在,4个月的时间,才更新了十几条。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的“掉粉”。

2022年4月初,她的粉丝量还在600万以上,如今已经掉到598万。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参加《脱口秀大会》

可以感受到,张踩铃的事业重心发生了改变。

她已经不是那个仅仅依赖短视频打造个人ip的自媒体人了。

如今的她,有了更多更大的平台,也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当有的网红焦虑于“江郎才尽”时,当有的网红开始直播带货赚快钱时,张踩铃“忍”住了寂寞,选择了持续打造个人ip。

如今,当她的个人IP给她带来新的机遇后,她没有选择吃老本,而是果断做出取舍,回归了自己做编剧的初心。

除了事业上通透,张彩铃在家庭上也很通透。

她曾经给女儿写过一封信,在信中聊到了婚姻。

对于目前事业上的突飞猛进,她不但没有飘,反而深知是因为老公的默默付出和成全,才有了她的今天。

当然,她是想借她的家庭告诉女儿,将来成家后,如果女儿承担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她不能因此认为自己就高人一等;

如果是对方承担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女儿也不必产生自卑的想法。

张踩铃的这封信,因为观点独特、新颖,一度冲上热搜,被网友看作是给家庭主妇的“警示”。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近期参加《爱上幼儿园》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很多人喜欢张踩铃,是因为她有一个有趣的灵魂,能从鸡零狗碎的生活中挖掘出乐趣,让人开心。

除此之外,张踩铃的短视频还有一个“突出贡献”,那就是帮很多国人摘掉了“滤镜”。

一直以来,很多国人看待外国的人和事,都自带滤镜,一厢情愿地认为“外国什么都比中国好”。

可是,作为一个留学生,一个外国人的妻子,张踩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外国的月亮未必圆,外来的和尚也不一定特别会念经”。

相反,我们的国家有先进的科技值得“炫耀”,有深厚的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

在张踩铃的视频里,没有任何捧高踩低,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客观地讲述事实。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英国,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

看她的视频,真的能共情到她对国家的爱。

同时,她还不忘时刻宣传家乡。

随着她的名气越来越大,铁岭的名气也跟着水涨船高。

2021年青年节,张踩铃还获得了“铁岭青年五四奖章”。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张踩铃的老公杰米、女儿崽奥达)

张踩铃总说自己很“虎”:

遇见事的时候想得少,敢做决定,比较胆大。很少有事让我太焦虑,不敢去做。

其实,在旁观者的眼中,她的通透比“虎”更胜一筹。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张踩铃早就看透了所谓的“流量”:

“有流量是好的,但是要做好心理准备,流量会来,但也肯定会流走”。

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这才是她真正的过人之处。

诙谐幽默的性格可以是天生的,编剧和剪辑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学来。

唯独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到的。

而是要在长年累月的学习、思考、阅读过程中,慢慢积淀。

看上去“无心插柳”的短视频事业,实际上既是她的专业,也是她的兴趣。

当有了一点成绩时,她没有随波逐流赚快钱,而是持续打造个人IP。

当很多网红都被瓶颈期困扰时,她早已开辟出第二阵地。

凭着自己的才华,在国内顶级综艺节目中大展拳脚……

如今的张踩铃,一家四口分居两地已经一年多,老公和女儿在英国,她和儿子在中国。

而且,老公在去年伦敦疫情期间辞职,成了全职奶爸。

目前,踩铃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对于这个状态,她没有任何抱怨。

相反,32岁的她在国内斗志昂扬搞事业,对老公亦是充满感激。

预祝不久的将来,张踩铃会迎来下一波“厚积薄发”。


作者:朱小鹿&桃小妖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


辽宁女人,国外留学博士,嫁给加拿大人,唠嗑唠出700万粉丝

上一篇新闻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源流研究会到省新镇满堂红“林路厝”探访

下一篇新闻

李光耀这番话让人警醒:如果全盘抄袭美国,新加坡到不了今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