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6日 星期日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女性将带领我们走向怎么样的未来?在 2018 年 10 月 21 日下午,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她们的未来”主题演讲在单向空间阿那亚店举行。我们邀请了来自文学、新闻、影视、艺术、学术等领域的女性讲者——陆晔、郭爽、彭可、马李灵珊、于威,讲述她们的生命历程,分享她们的未来之眼。

前媒体人、五元文化联合创始人(曾出品《白夜追凶》等剧集)马李灵珊与我们分享了她关于未来的无数种可能性。从金融系到新闻界再到影视行业,她在不断的选择和尝试中勾勒出了一种她最向往的人生。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幻想成为政治家,物理学家和宇航员,纵使时光流逝,一切归零,我们仍要坚持,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马李灵珊在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成长就是不断丧失可能性的过程

我曾经是一名媒体工作者,和现场各位文艺女青年不同,现在的我是世俗的现代商界的人。

我接到演讲邀请的时候刚刚从重庆奉节回来,我们有一部新戏在那里开机,这部新戏的名字叫《夜雨雾》。这是我第一次去看三峡,我很兴奋,被它壮美的景色吸引了。但第二天我觉得不对,我很喜欢吃冰淇淋,但我在那个地方转了一圈都没能找到我熟悉的冰激凌品牌,但清幽的三峡美景依旧随处可见。如果时间倒回十几二十年前,或者几百几千万年前这一维度,一个人想走出大山就变得很困难。现在我们要到奉节,可以先到重庆,再坐 6 个小时的车,或者飞到万州再倒两个小时的车到奉节。对于我们来说探一次班都非常困难,可见奉节的人要走到北京是更困难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和我的朋友感慨道:我不敢想象如果我出生在这里,我需要付出多少才能够走到现在。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电影《三峡好人》剧照

十年前,我刚认识主编吴琦的时候,是我决定要去做记者的时候,那时候我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但在 2014 年,也就是我作为记者的最后一年,我采访了陈可辛导演,他说:“成长就是不断丧失可能性的过程。”这句话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放弃了新闻事业。因为那时我已经 25 岁了,对于世界的很多华丽幻想已经不复存在了。当我们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人生是有无限可能的,我们可以做宇航员、物理学家、政客,如果你恰好出生在美国,你还可以做一个美国总统。但当我走到 25 岁的时间节点时,我发现可能性其实没有那么多了,我该怎么办?

金融系没有让我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我的成长过程是很顺利的,在全省最好的中学就读,成绩也很好,我高二的时候父母问我要不要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电影,而且每天都在看电影以及和电影有关的书。当时我说:“我才不要浪费我的高考成绩。”因为那个时候我觉得导演应该很穷。在 2004 年左右,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商业电影,中国电影业也尚未腾飞,正如大家所知,导演都是一些搞文艺的人,没什么钱。所以在报考时,面对南京大学的金融系和复旦大学的新闻系,我就做了非常世俗的选择。我当时问我一个朋友(我以为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我应该报考哪一个?他说:“你报金融系,未来可以做新闻。但要是学新闻,未来就只能做新闻了。”然后我就报了南京大学的金融系,毕竟金融系听着就很富有。可是直到上个月我和他在佛罗伦萨吃饭,我才知道他考上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他之所以不让我去新闻系,是因为他没考上新闻系,他说他内心深处一直很嫉妒考上复旦新闻系的人。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马李灵珊在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

我最开始在金融系的时候,以为我的人生一定会走上一条非常符合大家想象的路。那个时候大家都想去高盛、美林、摩根,最想去美国华尔街、新加坡、东京、香港,最不济也是在上海工作。大家都想毕业第一年就赚到 60 万到 100 万,之后以每年 50%-100% 的增速从在投行搬砖到做一个操盘手。我可以过上想象当中华尔街巨子的生活,但这一切在 2008 年发生了转变。今天我们站在 2018 年时间节点上回头看,我们会发现 2008 年改变了很多事情。年初的特大暴雪,4 月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被阻拦致使大学生们去围抢家乐福,5 月份汶川特大地震,8 月份举办奥运会,9 月份金融危机。直到今天我都记得,9 月份大三刚开学,教我们国际金融学的老师走进来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华尔街五大投行只剩摩根和高盛两家了。”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电影《华尔街之狼》剧照

生命当中每一个瞬间

都应该比上一个瞬间更精彩

金融系的学生们顿时觉得一切都崩塌了。但对于我来说有一个非常直接的转变是 2008 年 512 的汶川大地震,这是当时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但唯有南方周末的“汶川九歌”系列报道最能体现知识分子文化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那个时候我就不赞同去围抢家乐福的人,我也不赞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人,我内心深处向往的就是后来俗称的“南方系媒体”。所以我放弃了金融工作,还是要为理想而活,还是要做我想做的事情,所以我在大三就直接去了南方人物周刊,成为了一名记者。

我的记者生涯持续了大概五六年,就离开了那里。我母亲是公务员,所以她觉得我这辈子最好的结果就是和她一样做公务员。可是我一毕业就去了事业单位,那个时候我还是有编制的;后来我去时尚集团——时尚先生 Esquire ,这是一家民企;过了一年,又去了智族 GQ ,这是一家外企。在我的母亲看来,这就是一个人不断沦落的过程。又过了半年说我要创业,拿了风险投资要自己开家公司,我妈就更不能理解了,她说:“你到底在想什么?你的人生一点保障都没有了。”她非常想劝阻我,但是很不幸,她永远在说而我永远不听。后来我自己开了一家公司,走上了一条在我妈看来完全不务正业的道路。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南方周末》2008 年 5 月 22 日的新闻报道

回头想想这也很正常。那时我设立了 30 岁前要达成的目标:多读书,多走路,多认识人,多犯错,简单来说就是不断探索生命当中的可能性。我希望生命当中每一个瞬间都比上一个瞬间活得更精彩,无限拓展生命的界限。到了 2017 年,我 30 岁了,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创业很多年,大家一直会质疑我一个做记者的人到底能不能做一家公司,直到去年我们出了《白夜追凶》,它成了一部去年年末的现象级作品。于是很多人重新开始审视我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没有做错选择。

而对我来说, 30 岁更重要的意义是生日那天我看了一下自己的银行存款,只有 21000 块钱,我在北京也没有房产(当然,我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房产)。看上去我们公司冉冉升起,我应该有很多钱,但可支配财富其实就这么多。与此同时,我有了一本完全用完了的护照。我走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有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大概半个月之前一直在出差,在回北京之后,一天之内有二十多个朋友打电话说要见我,说明我的存在对他们来说也很重要,而在那个时间点,我对我的公司来说也很重要。相比之下,我 30 岁还是单身没有男朋友,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我的生活很丰富,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探索了非常多的可能性。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2017 年上映的电视剧《白夜追凶》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

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去年年底,我其实是没那么迷茫的。但是又过了一年,在我即将 31 岁的时候,我无数次地想起这句话。那是我在南方人物周刊工作的最后一年,那时我在业内小有名气,我的领导说:“小马是和中国富强同步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这一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来到。”当时我不能理解,但在过去一年里,我见到非常多财富负面的故事,看到非常多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转折,我突然理解了这句话。

我出生在 1987 年,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在此之后中国民营经济开始抬头。自 1840 年到现在,将近 200 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来没有像近三四十年一样有这么长的发展黄金时期。我们的 GDP 一直在上涨,就业率一直在上升,所有的人只要足够努力总能解决温饱问题,甚至有很多人在过去 30 年从存款几十块到今天在北京有房产。很多人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实现了财富的急剧增长。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对我们有实际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我们日子是越来越好的。但在过去的半年里,大家能明显感觉到宏观经济在放缓。我所在的影视行业和所熟知的游戏行业,都在急速地转弯。这让我想到一本叫做《双零年代》的书,讲的是 2000 年 — 2009 年华尔街塌陷的全过程。读到最后你发现一切又重新归零,很多东西从拥有到失去都是一个过程。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双零年代》

[美] 兰德尔·莱恩 著

孙碳 译

中信出版社 出版

今年 7 月,我和朋友们都迷上了在朝阳公园散步。和我一块散步的人是大家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但实际上大家都各自遇到了一些迷茫。游戏行业过去一年没有发新版号,腾讯作为当今中国最伟大的一家公司,现在的市值已经跌到一年前的 60%……这个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不炒股的人不会明显地感觉到,但实际上宏观经济一直在降温。

今天,我朋友说北京今年又要雾霾了,我说去年不是治好了吗?他说:“宏观经济不好,今年不敢再让工厂停工了。”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东西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一切归零,思考未来和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在过去这一年里,我会无数次地想起两个西方的神话,一个是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个是巴别塔。 其实在过去一年里面我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活着好难,活着真的好难,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困境。我们一直都是不断地去推石头,一直都在建造通天塔,其实我们都是生活在和自己有关的世界里面,我们一直都在徒劳无功地做着很多事情。我这一年里面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常常失败,我们拼劲全力,到最后很多的事情却都是徒劳的。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巴别塔》是勃鲁盖尔创作的以圣经为题寓意深刻的油画。画家在这幅画中表现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人与自然的斗争具有英雄气魄,同时也充满悲剧性。

今天我们不要这么丧,我还是在非常快乐地做事情。前一天证监会发布了一个文件,禁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跨界投资影视和游戏行业,这其实是对这些行业今年非常重的一次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合伙人对我说,“这是好事,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像我们这样不靠大明星和大 IP 的公司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最后你还要相信,即使我不可能变回一个孩子,不可能做一个宇航员或者物理学家,不可能做一个家庭主妇,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可能性。比如说我可以从今天开始学习西班牙语,虽然我现在一个单词也不会,但也许五年后,我可以流利地听说读写。虽然我现在跑 200 米都气喘吁吁,但这不代表我明年后年不能成为一个瑜珈教练。生活会为我们关上一扇又一扇窗,让我们消失一个又一个可能性,但是你的生活又会有新的可能性出现,你也要相信一些新的东西。华尔街经历了疯狂的 10 年后一切都归零了,但是他们也许会迎来同样疯狂的一些年份。没关系,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在不断地推石头,没必要想我们推的这个石头砸下来会怎么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马李灵珊:毕业于南京大学金融系,先后供职于《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 Esquire》《智族 GQ》等媒体,中国顶级商业及文娱人物报道记者。2015 年,与导演五百联合创立五元文化,联合出品《白夜追凶》、《灭罪师》等剧集。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编辑丨十六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8 :都市一无所有》

这代人总觉得明天会更好,而末日永不会到来|单读

▼▼点击观看文学节演讲视频回顾。

上一篇新闻

国内竟然有那么多小京都、小瑞士?

下一篇新闻

回忆王晶女主公开调情热吻,女证人庭上竟笑出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