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 星期日

走、骑、搭,新加坡开启“新”风尚

陆路交通一直是新加坡人颇为关心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新加坡过去10年在交通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

纵观过去10年,新加坡实现了更为人性化的交通服务体验,比如,大家可以利用手机或互联网随时掌握出行路况、随时享受叫车上门接送服务、一路顺畅地穿过海底高速公路并实时掌握周围停车场余位信息。这一阶段陆路交通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运输工具,都能轻松获取准确的出行信息。所以当地人在交通方面避免了很多弯路,达到了省时省事还省钱的目的。

但是,这一阶段的公共运输发展可谓喜忧参半。新加坡地铁曾受到载客量超负荷或系统故障频发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改善局面,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推出了巴士服务改善计划,增加巴士线路以改善连通性。而后政府接管了所有公共运输设施,并对地铁信号进行改善。紧接着,新加坡成功开通了滨海市区地铁线和东西线大士延长线。以上举措大大缓解了当地的载客量超负荷问题。

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过加强对轨道和地铁的维护,延长了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即衡量每条地铁能平均工作多长时间的可靠性指标)。另外,通过提早关闭和延迟开通地铁线路来增加维护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铁故障的发生。

早在几年前,网约车服务风靡全球,新加坡也不甘落后,允许Uber、Grab和Gojek进驻市场,为通勤者提供了又一便利选择。

2013年,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陆交局)发布了《陆路交通总体规划》,提出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随后,主动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一时兴起。出于安全考虑,骑行者可以和行人共用人行道。但如果在人行道骑行电动踏板车,则会增加行人风险,所以电动踏板车被禁在人行道上使用。此外,为了保证行人安全,新加坡陆交局专门推出了校区和乐龄安全区(专为长者而设)计划。

在公路建设方面,新加坡的滨海高速公路是建在填海地段上,与仅130米以外的滨海堤坝平行,旨在加强高速公路网的连通性。

一提到交通费用,新加坡人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司机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和通勤者的公共运输费用。其实,新加坡设立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并不是为了创收。而且,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的收费并非“一刀切”,在市区内该项收费相对稳定,一些市区外的电子道路收费则会根据交通拥堵的情况而调整费用,以缓解交通压力。2010年起,新加坡公交收费使用了按距离计价的系统,并根据每年实际情况来评估票价涨幅,直到2019年底,成人票价才出现明显上调。

未来出行,路在何方?

2019年,陆交局出台了《新加坡陆路交通规划2040》,鼓励选择“走、骑、搭”(即步行、骑行、搭乘公共运输)的方式通行新加坡全岛。

该规划提出,希望未来新加坡人减少用私家车,打造更发达的地铁网络,并重新设计部分道路为巴士畅行廊道,提供更智能的点播服务和更便捷的自行车道。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限制私家车的增长,至于新加坡的汽车数量是否会逐年下降还有待观察。

新时代是否有新变化?

在宣布近7年后,新加坡汤姆森—东海岸线的3个车站于2020年开始运营。经过多年的筹备,新加坡地铁跨岛线的路线也终下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南北高速公路是首条拥有巴士专属通道的高速公路,目前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人说,南北高速公路大概会是新加坡兴建的最后一条高速公路。

另外,当地迅速出台了对单车径及道路行驶的相关规定,使电动滑板车及电动单车在新加坡再次风靡,成为了主动出行方式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新加坡政府还会提供更多适合长者使用的设施,例如行人天桥电梯、室内移动走道等。同时,新一代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将在所有车辆上安装车载单元装置,为驾驶者提供出行信息。

除此之外,路边传感器或全球导航系统收集的交通流量、速度和拥堵数据将变得更复杂、应用范围更广泛。地铁站和公交站内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也是如此。利用此类庞大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人们合适的出行建议。例如:告知司机前路拥堵的情况,并为他规划最佳的替代路线;如果火车或公共汽车发生故障,可以及时告知乘客其他可行的交通方式。

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也有望在交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新加坡开始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道路测试,未来有可能在固定的短公交路线上试用,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做好准备,此举无疑为交通带来了便利,并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

收费会水涨船高吗?

由于新加坡目前整体交通状况仍然可控,它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不太可能出现重大调整。但针对长途客运车的新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会在2020年内推出,为下一步通过调整收费标准缓解交通压力留有余地。

另外,新加坡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补贴才能全面改善巴士和火车等交通设施。目前,新加坡票价收入落后于运营成本,政府未来5年还需要提供45亿新元补贴。有了票价优惠和财政补贴,目前公共运输工具倒是很受欢迎,但如此大规模的年度补贴能否持续还尚未可知。如果通勤者期望目前的交通服务水平保持不变或有所改善,那么政府在未来几年内应该考虑上调票价。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享出行、远程办公、一周24小时工作制、工作无需坐班等都可能成为现实。到那时,“出行高峰”的概念将被重新定义。交通出行还有更多未知的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新闻

国家环境局:6月起巴刹继续实施人潮管控措施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谨慎分阶段解封 对防范第二波疫情有多大作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