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苏林:从养家糊口到走出国门——小小糖人苏州“吹”出甜蜜人生
(我的国庆故事)
口述人:丁苏林
记录者:苏报融媒记者 吴丽婷
我叫丁苏林,今年56岁,家中祖传南派吹糖手艺,到我是第四代。让我印象最深的国庆记忆是——去年我运用传统糖人技艺,加入糖塑元素,创作了一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糖人,以此献礼祖国,并在全市举办巡展。从业40多年来,从刚开始只是养家糊口,到后来“吹”出国门,成为非遗传承人,我的作品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全社会对手艺人的尊重,在每一年我的国庆记忆中生动体现。
过去,往往在庙会、节假日,我们的糖人才会有孩子们的追捧。以前的国庆假期,大家还没什么旅游的概念,我的生意大都来自本地的孩子们——我在街巷敲铜锣吆喝,小朋友就会聚过来,叽叽喳喳地说,“我要一个葫芦,他要一个兔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做的糖人一个绕糖卖一分钱,一只小猪卖一毛。
因为辛苦,在苏州坚持做吹糖的人越来越少。1989年,我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转机。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政府部门要寻找一批民间艺人,作为文化使者出访外国。我应邀一起出访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还在新加坡的活动现场做了一条30厘米长的糖龙送给李光耀总理。这条龙需要用剪刀先剪出龙的鳞片,一瓣一瓣地做,光龙鳞我就做了45分钟。最终,这条龙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还被称为“中国东方一绝”。自此,我的“生意”有了些名气,而我自己也更加有了底气。
1999年,国庆小长假变成7天黄金周假期,更多人走出家乡,去游历更多地方。我的糖人手艺也越做越宽广。那年国庆假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内外的游客都慕名而来,我的摊子前排起了长队,甚至一“糖”难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给我的糖人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也根据人们的喜好,不断调整糖人形态,从原来做传统的十二生肖尝试创新,做出葫芦娃、花仙子、喜羊羊等卡通人物。与此同时,糖人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几块钱,到现在的几十块,甚至几百块。有一次国庆期间,一位来自北京的顾客要求定制一条龙,做完后他惊叹地说,这是自己跑遍全国看过最好的糖人,一下就付了580元。
2016年,我入选姑苏区非遗传承人,还在寒香会社有了自己的门店。随着我的知名度提高,很多婚庆、企业、活动都会邀请我参加,我变得越来越忙。我很高兴现在喜欢糖人的人越来越多,民间艺人受到了更多尊重。 我没想到,当初那个不起眼的小玩意,不仅价格翻了几倍,还成为非遗被文化馆刻录技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糖塑
去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专门创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糖人,为祖国献上生日贺礼。国庆节当天,我运用传统吹糖技术,加入糖塑元素制作,塑造了两位人民警察的形象。后来,这个作品还跟随苏州市残联进行巡展。今年的国庆节正巧碰上中秋双节同庆。前不久,有家公司为了中秋节晚会,特意前来和我定制了6个石榴吹糖,每个价格58元,比真的石榴还贵!
我的糖人事业跟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我的腰包鼓了,社会地位高了。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我还开始参加公益。今年国庆节,我歇了一天生意,专门来到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区给大家展示“吹糖人”手艺。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糖人这门手艺,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李俊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