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2日 星期日

成为全球首个三地上市车企,“密集”上市的蔚来图什么?

成为全球首个三地上市车企,“密集”上市的蔚来图什么?

5月20日,在港股上市3个月后,蔚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在美国、香港、新加坡三地同时上市的车企。上市当日,蔚来还宣布,将与新加坡本地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设立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公司账面的现金流仍较为充裕,但预摘牌风险、供应链风险以及提产增速迫切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蔚来不得不在融资渠道上未雨绸缪。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在新交所的二次上市也有助于蔚来在融资渠道上抢占先发优势。

为何选择在新交所二次上市?

为何之前已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蔚来还要选择在新交所上市呢?

“逻辑很简单,因为蔚来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并没有达成募集资金的目的”,有金融行业资深从业人士表示。去年7月,小鹏汽车在香港上市融资140亿港元;去年8月,理想汽车也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118亿港元;蔚来也于2022年3月在港交所上市,但采取的却是介绍上市的方式,也没有发行新股来募集资金,只能在上市6个月之后再进行增股融资。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相比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蔚来在香港的二次上市只是转换交易地点,本质上还是买卖美股,仍未摆脱高度依靠美国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中美关系紧张导致资本市场风险激增的现状下。”

蔚来宣布取得新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资格函前不久,包括蔚来、小鹏、网易、京东等在内的88家中概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加入“预摘牌”名单。加上此前已经被纳入名单的理想汽车,蔚小理三兄弟面临着“摘牌”的风险。

“因为蔚来希望多一个融资渠道来缓释美股“预摘牌”的风险,毕竟美股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同时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在新交所的二次上市也有助于蔚来在融资渠道上抢占先发优势。

但为何蔚来会将希望寄托于市场规模、市盈率、换手率等重要指标比美股都低的新交所呢?

“申请新加坡上市相对境内上市而言时间较短、成功率更高”,有证券市场从业人士表示,新交所上市后再融资相对灵活,有许多企业通过增发或配股获得的融资额已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获得的融资额。

“这次蔚来在新加坡介绍上市,确实是一种新思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尤其是在考虑到最近有众多国际投行将亚太区总部转移到新加坡的这个大背景下,确实是一种化解“预摘牌”风险的新方式。“双重主要上市”意味着,在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的情况下,在新加坡或者香港市场按照当地市场规则上市,两个资本市场均为主要上市地,即使在一个交易所摘牌,也不影响企业在另一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与设想不同的2022年

在对融资渠道“未雨绸缪”的背后,是蔚来对于公司业务提速扩产的迫切需求。

截至2022年2月28日,蔚来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合计526.5亿元。但对于仍未盈利,还要在用户服务、换电生态建设以及丰富产品矩阵等环节投入大笔资金的蔚来而言,账面上的500多亿是否够用仍是个未知数。

按照蔚来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斌的说法,2022年本将是蔚来汽车全面提速的一年。在2022年,蔚来计划交付ET7、ET5和ES7三款全新NT2.0平台车型。在2021年研发投入为45.92亿元的基础上,对研发的投入会增加一倍,年底研发人员以及会到 9000 人的规模。

但实际上,在供应链难题愈演愈烈的2022年,蔚来对于自身业务的发展走向也没底儿。在被问及2022年销量目标时,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曾表示,“零配件供应问题仍会是蔚来汽车交付的天花板。今年交付目标我说了不算,供应链说了算,产多少交多少。”

与此同时,受疫情冲击供应链体系也确实给了蔚来一记重锤。2022年1-4月累计交付量上,蔚来汽车同比录得13.5%的增长,看似亮眼,实则跑输造车新势力交付大盘。同期,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135.6%为43563辆,理想汽车同比增长98.1%为35883辆,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419.3%为30666辆,哪吒汽车累计交付量同比增长240%为38965辆。

自蝉联新势力销量榜冠军21个月的蔚来于2021年7月丢失造车新势力交付冠军的宝座之后,便再未登顶交付榜,2021全年蔚来新车交付量被小鹏汽车第一次超越。但进入2022年,造车新势力交付数据发生变化,蔚来汽车交付量连续4个月跌出前三,小鹏汽车也交出榜首位置,取而代之的是零跑汽车等二线新势力。

“造车新势力4交付量的快速下滑印证了造车新势力企业对零件供应商依赖程度较高,抗风险能力比一般传统车企要差”,有车企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在面临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零部件供应停滞等挑战时,造车新势力没有传统车企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来分担风险,往往只能通过涨价的方式将成本转移到买家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车纷纷开启涨价模式下,尽管蔚来一开始也曾声称“不涨价”,但其行动却很“诚实”。5月13日,蔚来宣布ET7全系车型起售价格自5月23日起全系上涨1万元。而在ET7涨价之前,蔚来ES8、ES6、EC6三款车型已经从5月10日起上涨了1万元。而暂未涨价的ET5系列,蔚来方面则是对媒体表示“暂无涨价计划”。

华泰证券表示,电池及原材料上涨会对蔚来利润率造成冲击。蔚来此前不想涨价,是希望刺激规模分摊成本,以抵消原材料和电池上涨带来的压力,维持较高的毛利率。

大众市场能够支撑“千亿对赌”吗?

“我们并没有把销量看那么重,真正让我们紧张的是用户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多,怎么能通过闭环让我们的服务提升起来,先把满意度提升起来”,在NIO Day 2021上,李斌回应掉队的质疑声时表示。

但与合肥政府的对赌协议这一“紧箍咒”可容不得蔚来如此任性。有媒体报道, 蔚来于2020月2月获得合肥政府70亿元投资,同时也签下了“千亿对赌协议”:2020年营收148亿元,2024年营收1200亿元,2020年至2025年总营收4200亿元,总税收78亿元,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若未能完成上述条件,蔚来需以8.5%的年利率回购合肥政府70亿元的投资,并承担违约风险。

本质上,对赌协议对蔚来汽车的规模生产能力以及技术研发投入能力提出了要求。

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蔚来实现营业收入361.4亿元,其中整车收入达到331.7亿元。净亏收窄至40.2亿元,同比收窄24.3%。如果以2021年的营收状况为基准,蔚来营收要增长3倍才能实现2024年营收1200亿元的目标。

与此同时,一众车企也曾在科创板碰壁,吉利、威马、哪吒、零跑以及东风等整车企业相继中止了科创板上市进程。因为科创板上市核心门槛是技术与财务,对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拥有较高要求,同时还会考量商业模式落地和企业发展前景。

因此,蔚来将大众市场视为主要增长点之一。“蔚来品牌主要在5-10万美金区间,然后用一个新品牌进入大众市场”,李斌表示,雷克萨斯与丰田的例子证明车企可以兼顾中高端和大众两个市场,前提是通过完整的效率导向去设计毛利、也能够有足够毛利的产品。

“其实蔚来产品下沉的布局方向是正确的,目前汽车市场已经同质化,其实蔚来没有更好的决策可以去做了”,张翔表示,汽车市场中价格越高的产品市场容量就越小,蔚来的平均售价在43万的区间相当于汽车市场金字塔的顶部了。在价格下探的过程中,换电技术与用户服务则是蔚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不过,蔚来寄予厚望的大众市场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特斯拉、小鹏以及比亚迪等已在大众市场走在前列的车企外,二线造车新势力零跑和哪吒也分别推出了零跑C01和哪吒S试水,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大众ID.5等传统整车的新车型也在积极布局大众市场。

“没有生产资质始终是蔚来未来发展的短板,关乎企业的主动权,涉及车辆设计、技术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张翔认为,同时蔚来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投入了大笔市场营销费用,蔚来需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分摊成本才能盈利和走得更远。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陈培均

上一篇新闻

跨国行动的中国警方,厉害了!

下一篇新闻

扬帆远航驶向深蓝 江都经济开发区、大桥镇船舶产业捷报频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