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9日 星期三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40 年来,有许许多多的著名作家都与《语文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没有他们的大力扶持,《语文报》不会取得今日的辉煌。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吴伯箫先生是《语文报》 的顾问。1981年12月,吴老在病房听说《语文报》 想聘请他担任顾问的事,非常高兴。接过刚出版的几期《语文报》,吴老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翻看着,点点头说:“这很好呀,早应该给中学生办这么一份报了。你们要把《语文报》办好。内容要切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文风要朴朴实实,真正对中学生学好语文有帮助,成为他们喜欢的好朋友。”

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是《语文报》的老朋友。在《语文报》第355期(1989年3月20日出版)的头版,刊登了魏巍先生回忆《依依惜别的深情》的创作过程的文章。《依依惜别的深情》是先生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姊妹篇,曾得到冰心老人的盛赞。1986年11月,魏巍又为《语文报》题词:“爱我国家,爱我文学。”其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溢于言表。

马烽先生是山西孝义人,著名作家,曾任山西省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马老对《语文报》有着深厚的感情。早在1981年,马老就应邀担任首届“全国中学生评书活动”的顾问。马老还多次在《语文报》上发表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在1994年冬的一次专访中,马老讲道:“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青少年学语文,书本文字、口头语言不可偏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宽视野,尽可能从生 活中学,联系社会这个大课堂学,这才有可能学好、学活。”马老的一席话让语文报人更加坚定地沿着 “大语文”的办报理念走下去,为提高青少年的语文素养而努力。专访结束时,马老还为《语文报》 题词:“学好语言文字,更有利于向其他学科进军。”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1981年10月5日的《语文报》创刊号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为青少年朋友们写了一首很美的短诗:“从生活的根上长起,两朵花儿又美又奇:一朵叫做‘勉思’;一朵叫做‘勤笔’。它们结的‘语文’果实,将会十分秀丽。”1986年3月,《语文报》(小学版)创刊,陈老又为报纸撰写了发刊词——《掌握语文这把总钥匙》,鼓励广大青少年读者学好语文。1988年6月,《小学语文报》创刊百期,陈老欣然命笔:“《小学语文报》比如一个丰满的花苞:红橙黄绿青蓝紫,它是小学生们学习的宝。”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严文井先生是《语文报》的顾问,从《语文报》创刊之初,先生就一直关心着我们的发展。1982年早春,《语文报》记者田增科采访了严老。采访中,严老说: “办好任何一个报刊,都得有它的宗旨,牢记它的读者对象。《语文报》既然是给中学生办的,又是为帮助他们学习好语文这门课服务的,那就要有一个好的文风。希望你们发的文章,既有充实的内容,又短小活泼。语言朴实明快。”这段话,至今仍为新老语文报人谨记在心。1983年元旦,严老又亲自为《语文报》撰文《谈读书》。文中他现身说法,把自己几十年来读书、写作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读者。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1982年3月,《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举办的 首届“全国中学生评书活动”评选结果揭晓了,老作家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被中学生评选为“我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当《语文报》记者去采访已是72岁高龄的姚老,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时,姚老慈祥地笑了,并就中学生该怎样学习语文,为《语文报》写了一篇短文,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家对青年一代的希望与鼓励。

《语文报》的成长不仅牵动着老一辈作家的心,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当代著名作家,也一直关心、支持着《语文报》的发展。

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是语文报社的老朋友。早在 语文报社创立之初,他就给予我们很多帮助。1983 年夏末,王蒙先生应邀出席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从此便与语文报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王蒙先生还担任了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读书评书活动”的评委会主任。多年来他总是不辞辛劳,为《语文报》撰写了许多文章,帮助、鼓励《语文报》 的小读者们学好语文。他还多次和报社的编辑们举行座谈,畅谈为人、为学之道,令大家受益匪浅。

肖复兴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 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1982年,《语文报》邀请他为《我的中学时代》栏目撰稿,他欣然应允,创作了《书·语文课·老师和我》,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从那时起,肖复兴长期关注着《语文报》,开始了与《语文报》三十多年的情谊。1985年,介绍肖复兴的报告文学《清泉,在他心间涓涓流淌——青年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印象记》在《语文报》上独 家发表;1990年元旦,肖复兴用一颗真诚的心奉献给《语文报》读者一篇热情洋溢的元旦献辞;1991年,他将《真诚的为文与为人》交给《语文报》,这是他为他的老师田增科的第一部文论专集《多彩的艺术图卷》写的序。他在文中写道:“为文的真诚,在于为人的真诚。当今真诚贬值,稀少犹如恐龙,便会更加感到这种真诚的弥足珍贵。”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1983年,而立之年的贾平凹正进入他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语文报》很想请他写一篇文章,但又怕他时间紧张。没想到,贾平凹爽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并很快将《南岭登高》寄给报社,这让编辑们非常感动。《语文报》和贾平凹从此结缘。《语文报》独家刊载了《朴实中辐射出的神奇——贾平凹印象》,再一次让读者了解了贾平凹的质朴与厚道。1993年,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语文报》想趁此机会做个关于读书的专访。贾平凹又一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了老朋友的邀请,他把安排得满满的日程进行了调整,亲切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于是在12月13日的报纸上便有了《蓉城平凹谈读书》一文。近些年来,贾平凹一直关心语文报社的发展,他曾为《语文报》(初中版)专栏《名家评点》题写栏目名,并于2004年,为《语文报》题词“学生第一报”。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贾平凹为《语文报》题词

焦祖尧先生与山西有很深的渊源。他曾任山西省文联委员、作协山西分会主席,他的小说和报告文学均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焦祖尧先生一 直关心着语文报社的成长。早在1985年秋,焦祖尧先生就曾为陶本一先生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犁》。文中真实地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陶本一先生创立《语文报》的那段岁月,让我们了解了创业的艰辛。也是在1985年,他的新作《跋涉者》问世,引起巨大反响,《语文报》近水楼台先得月,请焦祖尧做专访。1985年11月18日 第181 期《语文报》上,《跋涉者——访著名作家焦祖尧》与读者见面了,文章谈了《跋涉者》创作前后的情况。

赵丽宏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是积极支持《语文报》的作家之一。1984年10月1日,正值国庆36周年,《语文报》第122期正好在这一天出版。什么最能充分表达我们的感情?当然是诗歌!编辑想到了已是中国作协会员的赵丽宏,提前请他为《语文报》写诗。赵丽宏一口答应下来,倾情谱就诗篇《我歌唱祖国的秋天》,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还有些小读者,直接写信给编辑部要请教赵丽宏问题。1986年4月14日第202期的《语文报》上就刊登了小读者给赵丽宏的信和赵丽宏的回信,回信中赵丽宏就如何写好散文与广大读者进行了交流。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秦文君女士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她从步入文坛之初就和《语文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6年初,秦文君在《语文报》专栏写文章帮助初中生朋友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排解成长中的烦恼。这一专栏深受读者的青睐。秦文君的名字也从此在《语文报》读者心中生根发芽。2000年底,《语文报》(初中版)开始连载秦文君的小说《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由》和《女生贾梅新传》,也赢得了小读者们广泛的好评。2007年秋,正值秦 文君的新作《俞林青青》出版,我报专访了秦文君,并开始独家连载《俞林青青》。2008年,我们又与秦文君合作开办了专栏《秦文君谈写作》,帮助广大中学生学习如何写作。时光荏苒,我们与秦文君女士合作已经二十多个年头了,我们对多年来秦文君女士给予的帮助深表感谢,希望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

相信很多读者都曾读过郑渊洁的童话故事,也曾被他笔下那奇幻的世界所吸引,郑渊洁也曾是我们《语文报》的忠实读者和朋友。1984年7月,我报记者对这位如日中天的青年童话作家进行了专访。郑渊洁说,他也十分喜欢看《语文报》,并且从中也汲取了很多营养。由于他生于山西临汾,《语文报》也诞生于临汾,所以他和《语文报》有着更加亲密的情感。他还和我们分享了他创作童话的心路历程,他说:“要想让幻想展开翅膀,就要走自己的路,不断创新。”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还有许多作家也都为《语文报》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诸如,著名作家刘绍棠曾多次为《语文报》题词,接受访 问,与读者畅谈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为了庆祝《语文报》创刊100期,他不仅寄来了自己的肖像画,还题词和写短文表达自己对《语文报》的喜爱之情。1990年1月1日,他再次欣然提笔:“祝愿《语文报》成为广大少年读者的良师益友。”时任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的茹志娟作为《语文报》的顾问,也曾为报社题词、供稿,并两次接受《语文报》专访。时任北京教育局顾问的韩作黎,作为《语文报》的顾问,也接受过我们的采访。著名作家梁晓声,为《语文报》撰文《我的中学时代》。除此以外,还有著名作家莫言、金庸、刘心武、公刘、 徐迟、丛维熙、许钦文、叶永烈、欧阳山、白桦、古华、莫应丰、邵燕祥、柯灵、理由、毛志成、汪曾祺、三毛、叶延滨、叶文玲、蒋子龙、杜鹏程、林斤澜、程乃珊、夏有志、孙幼军、倪树根、金本、陈模、尹世霖、北董、滕婧、杨鹏,著名散文作家韩少华以及新加坡著名散文作家尤金等等,他们都曾给《语文报》以莫大帮助。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语文报社40周年|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

40年来,到底还有多少著名作家与《语文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怕是难以细数了。在他们的爱护下,《语文报》始终保持着高品位和高质量,始终健康地成长、发展。

上一篇新闻

今日论“吃;人间烟火气”—身临其境感受名家笔下的生活

下一篇新闻

染坊的U型石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