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03日 星期一

对话张鸿雁:建设更国际更包容更现代的新紫东

原标题:建设更国际更包容更现代的新紫东 ——对话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

紫东地区有着很好的区位熵。这里有大学区、开发园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景观区,为人们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和空间;有智能制造、液晶面板、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平台,有紫金山、青龙山、栖霞山、九乡河等自然山水资源,有六朝石刻、栖霞山、阳山碑材、江南水泥厂等文旅资源。紫东地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显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自觉、文化自为和文化自信,是南京找到或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4月28日,我市召开紫东地区发展动员大会。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东部崛起战略,加快推进紫东地区发展,聚力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增长极、支撑点、新高地。

“紫东地区是一块可以再创新、再生产的宝地,是南京朝着世界一流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的一个极好的空间和载体。要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世界标准,紧扣‘四城’发展定位,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创新生态最优地、生态文旅新标杆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城市东部资源禀赋,加快一批国际型的重点项目实施,引领紫东地区崛起。使其成为提升南京特大城市首位度的新空间、新支点和新的创新发展高地。”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意义 扩展内涵性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紫东地区是一块可以再创新、再生产的宝地,是南京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的一个极好的空间和载体,也是南京有为争位、补充上海之不足,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新举措。

记者:去年底今年初,南京市委就开始研究和谋划推动紫金山以东地区发展,提出要加快推动“东部崛起”,打造城市新的“战略增长极”。在您看来,南京为什么要谋划紫东地区发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张鸿雁:我觉得,发展紫东地区,是南京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会城市功能、扩展内涵性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南京确立自己在长三角中的有为地位,必须要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会城市功能。而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会城市功能,南京面临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这一实际问题。目前,全国形成了“省会城市首位度热”,一些省会城市以区域和空间及吞并其他城市等扩张的方式来表现首位度,这本身是一种认识误区。因为实际经济文化总值没有实质性增加,只是空间的扩张。这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讲,不是一种优化发展模式。

南京的空间特点是南北长、东西窄,整体发展空间有局限。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省会城市功能,必须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要求空间不要外扩行政区面积,要在自己原有的空间内形成高质量、高品位和低土地占用成本的国际化发展形态。目前,主城西面的河西新城已经发展起来了,南面的雨花台、江宁也发展得很好,北面确立了国家级江北新区。只有向东,有一块真正的洼地——这就是紫东地区。现在,紫东地区一是有一定的空闲土地;二是有典型的大量的落后的传统村落需要改造;三是有碎片化的各种文旅资源需要开发提升。这个地方既是一片发展洼地,同时又是一块可以再创新、再生产的宝地,是南京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的一个极好的空间和载体,也是南京有为争位、补充上海之不足,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新举措。

20多年前,我就提出应该把紫金山变成南京的城中山。因当时的发展条件不充分,城市框架没有拉开。现在某些条件已经变化,南京只有大踏步地拉开城市框架,对城市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布局,形成多中心发展结构,进而增强迈向世界一流城市的发展步伐。

南京曾经是一个“狭隘”的城市,长期以来,发展一直在城墙里打转。虽然近年来随着河西新城、江北新区、江宁东山和开发区及仙林等地区的发展,南京城市结构布局有新的改观,但是传统行政边界的束缚特别是东西向的空间限制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和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南京的城市空间结构甚至有些不合理,特别是产业布局上有比较大的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南京城市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半径都在100—150公里左右。一些大都市,有统计区、联合统计区和大都市区三个概念。比如,芝加哥的统计区有170多万人,联合统计区有700多万人。南京通过这次空间创新和空间再生产,一旦纳城入山、纳山入城、纳水入城、纳林入城,将紫金山变成城中山,就能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有效、合理布局。以半径100公里计算,溧水、高淳、六合就是南京的城市化生活方式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南京才可以在长三角的发展中有为有位有贡献。

发展紫东地区,是南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空间及产业“结构洞”问题的需要。相对而言,紫东地区现存的物化东西,质量较低,甚至大量的拆迁社区在这里集聚,特别是不少传统村落的存在,影响了南京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南京上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拆迁户大多集中在紫东地区的百水家园等地方,居住空间需要改造提升。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带来了低价值的物质空间,造成了发展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既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公平发展政策,必须要加以解决。

优势 南京找到或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加快紫东地区规划建设,打造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创新生态最优地、生态文旅新标杆”的目标。

记者:紫东地区发展,对南京城市发展意味着什么?

张鸿雁:这次紫东地区发展战略的提出,显示了南京的城市文化自觉、文化自为和文化自信。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现代意义上的空间再生产,这个空间价值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资源属性,也是南京的“城市文化资本”。因为空间是与土地连在一起的,是人们生产、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础和表现。因此,充分利用紫东地区这一空间,是南京找到或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紫东地区有着很好的、高端的发展资源。

一是高校科研院所多。从仙林到江宁,这里汇集了20多所高校,在校师生超过40万人,加上中科院麒麟科技园等项目,这里的科创资源非常丰厚。

二是开发园区非常多。麒麟科技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科技城、江宁开发区……这些开发园区内涵概念也很好,形成了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液晶、3D打印、智能制造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

三是文旅资源多。六朝石刻文化、汤山温泉文化、栖霞山宗教文化、明外郭百里风光带……但这些文旅资源散落在各地,有些碎片化,没有做出来。比如,六朝石刻散落在各地,有的在田地里,有的在学校。

四是自然山水资源优秀山体林木多。九乡河、紫金山、青龙山、栖霞山、灵山等等。南京提出整合资源,加快紫东地区规划建设,打造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创新生态最优地、生态文旅新标杆”的目标,显然是找到或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建议 产城融合、文旅整合、山城整合

要形成以就业为核心的生产、工作、学习、消费、分配和娱乐一体化体系和典型的反磁力中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紫东新生活方式”和生活体系,创造一个新生活、新的空间样态、新的文化表现和新文化行为的新城区,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经济流吸引过来。

记者:紫东地区发展动员大会提出,要加快推进紫东地区发展,聚力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增长极、支撑点、新高地。紫东地区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您有哪些建议?

张鸿雁:紫东地区的发展,要紧扣“四城”发展定位,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创新生态最优地、生态文旅新标杆”为目标,着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城市东部资源禀赋,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引领紫东地区崛起。关键是站位要高,思路要新,方法要具体。

具体说来,要瞄准世界一流标准市建设和发展。紫东地区有着很好的区位熵。这里有大学、开发园区,为人们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和空间;有智能制造、液晶面板、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平台,有紫金山、青龙山、栖霞山、九乡河等自然山水资源,有六朝石刻、栖霞山、阳山碑材、江南水泥厂等文旅资源,完全可以对标世界一流城市来建设和发展。

首先,要建构合理的人性化空间布局,把紫东地区建设成为一个适宜生活、有温度的城市,运用“社区照顾”“城市如家”理念,建设世界一流社区。建造花园城市,人在花园中,城在森林中,整体城区按照全球旅游的标准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商,打造一个博爱新城。

其次,建设一个充分的高端就业城市,成为一个人流、物流、经济流的“黑洞”。现代城市发展中,大城市因物质文化条件优越,会对周边地区产生人口向心力。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的霍华德曾提出“反磁力中心”理论,通过城镇体系布局,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互相密切联系的群体,从而克服其他大城市的“人口向心力”和“人口引力”。紫东地区的特色CBD要尽快建立起来,要有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总部经济体系,特色国际高端商务活动、特色的文化艺术中心和特色生活医疗保障体系也要有。换句话说,要形成以就业为核心的生产、工作、学习、消费、分配和娱乐一体化体系和典型的反磁力中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紫东新生活方式”和生活体系,创造一个新生活、新的空间样态、新的文化表现和新文化行为的新城区,将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经济流吸引过来。

再次,文旅融合,打造两个以上的5A级景区,形成一个世界旅游目的地。这里说的文旅融合,就是要把景区变成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六朝文化、温泉文化以及科创等产业集聚区。要把市民生活的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好,消费、娱乐、养老等设施建设好。伦敦城市社区的建设就是这样的——花园是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东京注重研发和产业在一起,形成“创造型都市产业”,发展微型机器人等微型智慧产业和环保领域高科技研发产业;巴黎提出发展“荣誉传承、历史传承、产业传承和政策传承的新型产业”,比如高端奢侈品、高端化妆品、航空业服务业研发等;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商务中心、高端的文化集聚中心,曼哈顿集中了世界文化的精华。

第四,人才政策上要有新的特殊思考。有些人才既求所有又求所用,有些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南京可以结合高校建设,建立一个超级“中外博士国家级交流中心平台”,将紫东地区变成一个国家级人才硅谷,变成一个高端人才流动高地。

第五,要建构新型中心区。放弃主中心和副中心概念,创造城市发展的均好性和特色性,既要思考高端产业放在哪里,又要考虑新型就业与生活方式的合理性,产城融合、文旅整合、山城整合,形成多中心、开敞型、无边界的城市新空间。这方面,建议南京参考法国的拉德芳斯建设、日本的六本木建设和美国、德国等的特色城镇建设,注重地下管廊建设,形成一个百年不变的“城市完成区”空间结构,而不是十几年后又要重新规划重新建设。特别是在高端产业布局要考虑科创园的整合,可以联合上海、杭州、合肥的科创力量,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创新创业硅谷”和“人文硅谷”。

第六,交通结构上要创造通达性。道路等级、密度和绿化要合理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和以尊重人的价值为导向,可以学习新加坡社区与道路结构的关系,除了要打通“断头路”,还要把紫金山风光带的视觉空间、视觉通廊和结构空体系建设好,处处显山露水见绿。每个道路的绿廊设计,希望能呈放射状开发,在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山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有精神和灵魂的,可以规划人的行为。紫东地区的建筑特色,应是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苏派建筑文化”。民国建筑能在中国建筑史上写上浓重的一页,在于它将中西建筑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南京可以结合六朝文化,创造出符合六朝文化特色的新式建筑。

最后,通过空间创新,提升南京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特色竞争力。

【关注头条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上一篇新闻

今年宁波的商业发展有多热?全年近20个商业综合体陆续开业

下一篇新闻

在中国,顶级豪宅到底拼的是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