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夹缝中求发展,李光耀开启了“毒虾”模式,解读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一只虾要如何在大鱼环伺的陷阱中艰难生存?李光耀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自身必须含有“剧毒”,才能避免被大鱼吃掉。作为新加坡人心目中的国父,李光耀就是凭借这套著名的毒虾理论,让原本贫瘠的弹丸之地不仅维持了55年的独立,还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军事“小霸王”,以及经济上的“亚洲四小龙”。那么,这套理论中的“剧毒”具体是指什么?大鱼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的求存之道。

其实答案很简单,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在国际丛林中令人忌惮,强大的国防军事实力是必不可少的。李光耀提出的毒虾理论,其中的“剧毒”指的就是国防。你可能会疑惑,新加坡人口只有545万,面积733平方千米,仅为中国的13000分之一,还没有我们一个县城大,就那点地那点人,有必要谈“国防”吗?不得不说,这种想法相当傲慢。

新加坡虽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他们恰好处在东西方海上文明交汇处,濒临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马六甲海峡,是国际大洋航线的枢纽,连接东西的海上贸易中,3/4都要经过新加坡。而且他们还背靠东南亚腹地,那里有着庞大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和橡胶资源,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科技、工业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也就是说,单凭这份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只要掌握了这里,就能得到与其自身体量极不相称的好处。

这种小国要是放在现代社会以前,那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注定要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甚至很有可能直接被吞并。这一点历史早有证明,远的不说,单看近代,日本就曾在二战期间通过海空优势占领了新加坡;美苏冷战开启后,两个庞然大物为了争夺马六甲海峡,把夹缝中的新加坡逼得是左右为难,每迈出一步都战战兢兢。李光耀眼光长远,政治嗅觉十分敏锐,早早意识到了这个困境,于是一边疯狂地大力发展国内军事实力,一边展开了左右逢源的大国平衡外交。

1965年,马来西亚联邦忌惮华人势力坐大,全票通过将新加坡踢了出去。独立建国后,以李光耀为首的第一代政府领导人所面临的就是一堆烂摊子:没有粮食储备、没有淡水资源、没有经济实力,更没有完善的国防体系。李光耀愁得连头发都白了,如果不尽快想办法,保不准这个国家又会回到之前被殖民的屈辱局面,成为大国乱斗的牺牲品。他清楚意识到:当前这个弹丸小国必须不惜一切,尽早提高国防实力!于是,“毒虾”理论很快就成了年轻的新加坡在国防政策上的重要基石。

1965年他们刚独立出去时,南北两边的邻居印尼和马来西亚都不太友好,但彼时新加坡的兵力薄弱到只有可怜兮兮的近千人。为了尽快站稳脚跟,李光耀连同首任国防部长吴庆瑞,一起推出了“全民皆兵”的政策规划,并在短短2年后就正式立法在整个国家推行义务征兵制: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必须入伍服2年兵役,服满之后直接成为后备役。其中,无级别的普通士兵的备役期限在40岁结束,而有级别的士官和技术人员要到50岁才能结束。不久后新加坡又推出另一项法令:男性新移民也同样要服兵役,服满后才能申请公民权。同时,当局也鼓励适龄女性积极参军,据统计,女性在新加坡总兵力中所占比例为8%,比韩国都要高。在所有女兵中,担任军官、技术、后勤支援等职务的占比高达26%。

在“全民皆兵”的政策推动下,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600万的小国,如今已发展出了7万的正规兵力以及将近30万的民兵等战备力量。他们举国上下每百人中就有1个是职业正规军,其中陆军占总正规兵力的69.8%,分编为1个机械旅、1个快速反应师和3个混合师。新加坡还有将近1.5万的正式空军,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常年处在战乱中并且敢跟老美硬钢的伊朗,现役防空军兵力也不过才1.5万;举世闻名的英国皇家空军,如今正规兵力也只有3.2万左右。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将近1万左右的海军。一旦真的有战事发生,当局十分有信心能在短短6小时内动员出百万兵力。他们的军备也十分精良,典型的有陆军配备的180多辆德国造豹2改进型坦克,空军配备的F15SG、F16等近百架进攻能力极强的战斗机,以及海军的数十艘护卫舰和潜艇,其中LCS滨海战斗舰具有很强的海上攻击能力。

在自身人口体量不大的前提下,新加坡在兵力上发展出的这个规模,配置比许多强国都要豪华,放眼整个东南亚可以说是谁都不虚!难怪会有“小霸王”的称号了。

在发展兵力和军备的同时,新加坡还很注重向民众灌输忧患意识,并向全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在小学就植入了爱国教育,高中阶段也有国防研讨课。除了教育方面,当局在民事防护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地下防空设施遍布了整个国家。早在1983年,新加坡政府就对全国地下地铁站进行了加固,并完成了在战时能容纳10万人的第一批公共防空所。4年后,他们又在各个社区和公共场所建起了第二批,并且完善了防空所的水电物资供应。

到了1989年,新加坡已经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二阶段,也就是成功完成了兵役制改革、军备平台搭建和军种体系建设等奠基。在提升国防实力方面,如今的他们已经步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健全现代化军事职能体系,强化武器装备的先进性、精准度和打击威力,以及在国际军事行动中争夺话语权。比如他们领先于世界的创新军种——独立于海陆空之外的“网络部队”,就是为现代化战争进行的前瞻性准备。

新加坡360°全方位把自己武装到了牙齿,可想而知他们的军费有多么庞大。仅2022年一年,他们在军事上的花费就高达120亿美元,其中大量采购美制与欧制武器占了开支中的很大比例,而且还呈现上升之势。除了从外采购,他们还对装甲战车、机枪等军工产品进行了自行设计研发,并开创性建立了有世界第一个城市地下军火库。这个军火库建立在一片异常坚固的花岗岩之下,足足有400个世界杯足球场那么大!

看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新加坡兵力那么多,配置那么高,可是国土面积又那么小,他们哪来的地给这些部队进行拉练呢?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李光耀的长袖善舞了。在他的毒虾理论中,自身带“剧毒”,也就是发展国防实力仅仅是前半部分,还有重要的后半部分,那就是“毒虾”要跟在一些“大鱼”身后,才能更好地混入鱼群中,在求存的同时避免被单独的大鱼吃掉。基于这个理论,李光耀展开了所谓的“平衡外交”,这个政策被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早在1965年9月,新加坡成功加入联合国并获得国际承认后,就马上寻求和以色列展开了军事外交,不仅大量购入他们的军工产品和技术线,比如著名的“铁穹防御系统”,还借鉴他们国防军“短小精悍”的模式来打造自己的国防体系,部分以色列军官甚至能在新加坡国防部任职,于是曾经的弹丸小国如今在军事上也有“东南亚以色列”的别称。同时,新加坡还积极与马、澳、新西兰等国家签订各种联合安保条约,约定一旦本国遭到袭击,其余盟国将共同参与协防。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建设军事训练基地,李光耀只保留了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大德光岛作为陆军训练中心,其他所有的训练场所都拉到了国外。他们不惜耗费巨额财富和大笔资源,与多个国家签订协议来“借池养鱼”,在泰国、印尼、澳洲、新西兰、文莱,都有新加坡的训练场地。

更大胆的是,新加坡还向老美这条最大最肥的鱼示好,敞开了自家的海、空基地,并允许美军在此部署侦察体系。同时,他们还一向支持美军到东南亚地区驻扎,但这个提议遭到了邻国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新加坡又巧妙地保持着与我们的双边防务关系,此举不仅能借助大国之势来震慑周边觊觎自己的邻居,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也能通过施与足够好处,让大哥不急着吞并他们。凭借这种左右逢源的“两边倒”政策,这个看上去十分弱小的国家算是把“平衡”玩明白了,让他们得以有喘息的机会,在夹缝中不断壮大,这也许就是小国生存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