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枏 「“窜访事件”凸显美国对华政策困境」

[“窜访事件”凸显美国对华政策困境]

李枏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31教授评“从佩洛西、石破茂先后访台看美日和西方阵营的台湾牌”系列第15篇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台湾问题是中国之大事,也是全球之大事。现在正值2022年的盛夏,子弹还在继续飞,“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们这次以【从佩洛西、石破茂先后访台看美日和西方阵营的台湾牌】为主题,邀请海内外的学者参与快评,达到了创纪录的31位,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港澳地区。我们将以每天发出三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见证历史。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石之瑜 台湾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李振广 北京联合大学

章念驰 上海东亚研究所

王在邦 太和智库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白智立 北京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李相万 韩国庆南大学

金仁淑 中国政法大学

李枏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达巍 清华大学

刘卫东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王海良 上海东亚研究所

王建伟 澳门大学

袁易 台湾政治大学

谭青山 美国俄亥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祁冬涛 新加坡国立大学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庚欣 香港凤凰卫视

吴萱萱 美国欧道明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罗欢镇 东京经济大学

王俊生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

何思慎 台湾辅仁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窜访事件”凸显美国对华政策困境]

李枏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31教授评“从佩洛西、石破茂先后访台看美日和西方阵营的台湾牌”系列第15篇

冷战思维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在共产主义国家施压下而进行的任何让步,就是绥靖“。这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这一事件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美国对外决策过程中延宕、怕负责任,相互甩锅的症结。拜登的国家安全团队向佩洛西明确表示为什么她现在不应该去台湾。但总统并没有直接打电话给她,劝其放弃,显然是担心他在美国人面前表现出对华过分软弱的态度,从而为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之际攻击他和民主党留下口实。总统一旦犹豫不决,其国安团队的部门协调自然会出现问题。其中国安委主任、中情局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都被诟病反应缓慢。显然美国在这次窜访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非常明显,以致于让人怀疑构筑一个貌似宏伟的战略,却被政治羁绊,可能根本无法顺利施行。

拜登总统与国家安全团队会面。


窜台事件使中美关系走向新低,军事手段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下一个交锋又要到来,虽然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推迟原定8月3日审查《台湾政策法案》时间,但国会深深卷入台湾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将让中美关系的“护栏”更难建立,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愈来愈强,在俄乌冲突激战正酣之际,拜登无疑将面对东西方的双重压力,同时亚太国家,尤其是美盟友在目睹中美这一番较量之后也会表现出更多不安。


此次事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一个中国”的表态风潮,俄罗斯、朝鲜、缅甸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坚定站在中国一方,而G7外长声明指责“中国过激反应”,引起中国强烈不满,也有很多国家采取回避和沉默的态度,反映出中美博弈下世界格局的基本阵营形态正在逐渐生成。而最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让美国的盟友看到了拜登政府外交的混乱。一向重视盟友的拜登在佩洛西窜访事件中显然没有和盟友进行磋商,而中国激烈的回应和压力却需要他们承担。虽然韩国外长朴振在出席东亚峰会外长会议期间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提出“不容忍用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论调,但他也尽可能留下可供回旋的余地。尤其韩国要时时考虑来自北方的威胁。在韩国人看来,台海局势与半岛局势息息相关,一旦台湾局势紧张,朝鲜半岛也会出现联动效应。显然美国盟友对这次窜访事件几乎都心有怨言,认为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带来任何战略利益”,只带来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和不安,这显然与他们加入拜登印太战略的初衷大相径庭。未来他们仍要面临两难困境和艰难的选择。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