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米利暗
编辑 | 花木蓝
张一得死了。
3月5日,美国警方从学生宿舍里把他的尸体抬上了灵车。
他是美国埃默里大学哲学专业大一的学生。至于张一得离世的原因,埃默里大学的通报里并未明说,张一得的亲友也呼吁网友们“不要追问,不要推断”。
但很快,就有消息流传说,张一得是自杀。
自杀的传闻令人震惊,因为张一得的父亲,是广州小有名气的育儿博主。
一个前途大好的20岁常春藤留学生,忽然选择自杀。这一悲剧不仅是他单身网红父亲一个人的伤痛,也大大撼动了广州妈妈圈。
育儿圈里,虎妈狼爸千千万,并不一定都能收获望子成龙。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想不到,这样一位满腔热忱、以育儿为最大己任的父亲,最后却得到了儿子断然离开人世的悲剧结局。
父爱如山,压得人窒息?
在一得父亲的论坛帖子和公众号里,可以看到很多他们父子过往的生活。
一得1岁的时候,父亲张岳就辞职在家。专心陪伴,他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带着儿子搬到郊区依山而居。十多年来,因为另辟蹊径的教育方式和一得出色的成绩,父子俩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
从孩子出生起,张岳就把“父亲”当成了一个职业来经营,他几乎对一得倾注了所有的爱和关注。
一得父亲的育儿事迹,有几点是他自己非常得意且被媒体反复报道的:
1.给孩子做了十年的饭菜,几万个菜品,从未重复;
2.为了帮助儿子学英语,他给张一得雕刻了25万个英文字母;
3.给儿子拍了20万张照片,拍坏了5部相机;
4.给儿子做了一个成长博物柜,从张一得小时候穿的第一双鞋到初三前的全部学业纸质文档,一应俱全;
5.送儿子十八岁的生日礼物,是每年生日当天的广州日报,十八年18份;
6.为儿子编了一本书《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全书共2001个字,寓意2001年,全书共十一个小动物,寓意11月,全书共7个部分组成,寓意7日,合在一起就是——2001年11月7日,一得的生日。
19年来,父亲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投入育儿,他甚至扔掉了自己本来的名字“张岳”,线上线下都叫老得,或是“一得他爹”。
在他们的小农场里,随处可见的“一得他爹”四个大字,这基本上已经是一个教育品牌,代表着自由、尊重孩子、重视动手能力的教育理念。一得则是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聪明、懂事又勤劳的孩子,他本人就是“一得他爹”最大的成绩和活招牌。
但是一得爹全职育儿,没有正式工作的情况,也给父子俩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多年来,家里的经济主要靠一得爹打散工,捡垃圾、卖鸡鸭鱼肉菜的微薄收入维持。
然而,从幼儿园到高中,一得爹为一得选择的,全是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幼儿园时尚且可以用卖房剩下的钱维持,从小学到初中,他的供养就已十分艰难。
所幸,一得爹不仅热衷于保存档案,还喜欢把自己的育儿经历放到互联网上分享,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他在广州育儿圈声名渐起,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
出名之后,一得爹组织了妈妈们到小农场参加活动赚点钱,自己举办了付费会员亲子群、接受妈妈们的捐赠和打赏……
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得爹还曾把妈妈圈的朋友们召集起来吃饭,请他们帮助认领一得的学费。
据《广州日报》报道,“每到一得交学费时,来自妈妈粉、好心人们的汇款便像雪片一般飞来,‘老得’认真记下每一个金额数字,直至9年后才将学费还清。”
这些行为听起来都像是这个时代的奇迹,父亲兼顾了田园牧歌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资源,用他写的另一本书名来总结,就是《诗一般的父子,诗一般的生活》。
但多年以来,父子关系如何,张一得如何成长,甚至他成绩的好坏与父亲的培养有什么关系,掌握叙事权的人从来都是父亲,而不是一得自己。
张一得喜欢这样特别的生活吗?
未必。
理想状态下,这是一种经济上贫穷、精神上富足的日子。一贫如洗却能靠着百家救济通往知识的殿堂,似乎倒也诗情画意。
张一得在自己的留学申请书里提到:
“这种田园生活在如今的都市人听起来也许很有吸引力,但我作为一个小男孩却讨厌这种生活。有一次,我在卧室里赤脚踩到一只臭虫,在换衣服时不得不把它从水泥地板上刮下来。那些虫子还经常在挂在荔枝树下晾着的衣服里产卵。因为我们的屋顶是金属的,雷雨的时候显得尤其可怕,而且我又总是和更富有的孩子在一起——我父亲把房子卖了送我去上私立学校。”
一得几乎成了“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圣人贤者。
然而在钱和物质这件事情上,一个孩子需要多么强大的心才能抵御贫富差距带来的冲击?
除此之外,父亲作为晒娃狂魔,在网上的高强度曝光一得的生活,也让一得活得像透明人。
在父亲微博上的一个视频中,张一得正和一个小孩用英文交流,父亲在旁边拍摄,张一得说:能给我们一点隐私吗?不要怼着我的脸。
然而为了维持父亲的教育家形象,作为标杆“别人家的孩子”,他是不是也要承担一些“正确”和“完美”的压力?
是不是也为父亲的做法感到难堪,是否认为除了努力维持优秀,别无选择?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一得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但一得对父亲的评价,是这样的:他喜欢他自己做的事情,而且从不为此感到羞耻。
颇耐人寻味。
孩子能有多强大?
总的来说,一得爹看似开明,却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虎爸——张一得更像是他父亲教育理念的试验品。
“其实如果你愿意放开,孩子比父母想象得要强大”,在这样的挂念支撑下,一得非常早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智识上。
3岁之前,父亲坚持用全英文和一得交流。
一得3岁就学完了小学课程,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看初中课本。
从中班到大班这段时间,父亲要求一得用笔谈代替口语对话,连喝一瓶可乐也要写下来,如果儿子“不遵守规则”,他就假装自己是聋哑人,对他不理不睬。
4、5岁开始,一得去医院父亲只送到医院门口,进去要跟医生说什么,全靠他自己。
9岁的时候,父亲邀请50人到小农场游玩,一得独立为他们准备饭菜。
父亲还会举行生活考试,10天生存挑战,模拟大灾难到来,一得10天内自己规划有限的食物安排。
10岁的时候,一得每周都会自己独自骑行外出。
用父亲的话来说,这样做是“用自己的心疼,换取孩子的能力。”
但如果设身处地想一下,一个几岁的孩子,母亲不在身边,唯一的父亲却经常为了锻炼自己,不跟自己说话、生病了自己去医院、眼睁睁看着自己饿肚子,不能撒娇、耍赖,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这样的训练方式,和另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鹰爸”——训练3岁孩子雪地裸跑,11岁拿到大专文凭,其实也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由于家里没有固定的收入,一得还用稚嫩的肩膀早早撑起了一部分家里的经济负担。
“一得课后拖着瘦弱的身躯给邻居剪草,打理花园”“接单给邻里修理家具”“去当外卖小哥”, 从12岁时给别人做家教的钱,也要和父亲4:6分成……
如果说课后做一些零工还算有点像国外小孩的课外生活,但是要求一得去同学家玩,也要把同学家的废品收回来,拿去卖钱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只是很难想象,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会怎么看待这样的行为?他真的可以不伤面子、不伤自尊地处理好这样的事,自如平等地和同学交朋友吗?
在成长过程中,一得一直在努力赚钱。高中的时候,拿到了二十万的奖学金,他“高三时就在担当同声翻译,为硕士研究生修改英语论文,翻译论文……”
在各种极限挑战中一得被训练成了“男子汉”,在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创造“奇迹”,变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小孩,懂事、独立、努力……
但据媒体报道,一得从十二三岁开始住校,十五岁左右更是到了苏州求学,在这期间父亲和张一得之间却显得并不十分亲密。
一得每次离家,父亲也从来只送他到楼下,这是他们的约定。
各自生活的时候,父子之间很少打电话。张岳说,这是他们之间默认的:人都是要靠自己的。
的确,一得从小到大都在靠自己。但说到底,张一得再优秀也还是个十九岁的大男孩而已。但就连父亲在他死后却要感叹:有时候甚至一得更像父亲,我更像儿子。
可是,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彻底陷入无助的时候也要靠自己吗?
误入歧途,陷入了内心的黑暗森林,无法自拔的时候也要靠自己吗?
母亲:接受自己只是普通人
关于妻子的离开,一得爹一直是这样解释的:一得的妈妈在他小的时候选择了追寻自己的自由。
有媒体报道,她当时和自己的初恋情人离开了广州,辗转回到老家苏州。她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为张一得提供了在苏州的国际高中以及美国大学的费用支持。
去苏州以后的张一得,已经全然出落成了一个中产家庭孩子的标准模样。
笑容阳光,穿正装、学业好、玩足球、骑摩托车、跑国际辩论赛,多才多艺……
可惜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申请美国大学,张一得考了4次SAT才拿到合乎要求的成绩。
那段时日难熬,就连学校公布张一得offer的喜报,言语中也有种长舒一口气的意思:
在其中一次SAT考试失败之后,母亲告诉他:“随着你慢慢长大,会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要觉得自己那么特别了,做你该做的就好,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世界就太平了。”
从那一刻起,张一得说自己明白了为什么母亲会离开父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对比母亲让张一得做普通人的做法,一得爹一直是另一极:他始终在给孩子“张一得是天才”之类的暗示与引导,话语中随处可见对世界名校的向往和崇拜。
当张一得说:“如果一个人能在某个体育项目是顶尖的强大,同时在学业上又是世界级的顶尖学霸,这个人肯定很厉害。”
父亲就会顺势引导:“儿子你要不要试一下,成为这个人?”
一得一直被鼓励着迎接挑战,扛下可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担子,成为真正的“强者”。
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做个普通人,也许对张一得来说,太难了。
一位与张一得走得比较近的初中班主任,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写下了一段留言:
“他的心里有一块缺失的拼图,他试图找到丢失的部分,使他的心成为一个整体,但他失败了。我很后悔,这些年来,我甚至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他总是一直和我说他很好,不止是很好。然而事实证明,他不是,他总是向周围的人微笑,但微笑之下是一颗流血的心。”
“如果他不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做一个普通的学生会更好。”
哲学、意义与死亡
在大学面试视频里,张一得讲述了自己申请哲学专业的原因。
一得说:“父亲对我没有任何期待,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母亲则希望我能得到更多普通人的幸福和成功。”对于父母之间对幸福截然不同的定义和考虑,引发了他对哲学的兴趣。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初中时代和他一起睡,一起玩,情同兄弟的好朋友自杀去世,他不知道为什么,也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好朋友的父母不愿意将事情公开,只是把他的骨灰放在架子上,所以他连自己的墓碑都没有。
张一得决定在自己的胸前刻一个墓碑纹身,来纪念这个好朋友。他后来的照片里,胳膊上果然出现了一个纹身。
那段时间,关于意义、生死、幸福这样的大命题,一直困扰着他。
后来的事情,发生得很快。
一得本应该在2020年的秋季到美国上大学,但因为疫情,他只能在国内远程学习半年。
下半年国内学生签证停办,为了赶上冬季入学,他还专门取道新加坡办理了学生签证。
但没想到的是,在到达学校的2个月后,一切都停摆了。
张一得选择了自杀。
儿子去世之后,网红父亲也在网上被人骂成了筛子,似乎父亲从前备受家长推崇的教育方式,反而成了幕后的真正凶手。
这样的指责当然是残忍的,毕竟,他是经历丧子之痛的孤独老人,他十几年来所做的一切,表达的一切,也都是源自于一个父亲的爱。
平心而论,在没有确切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也绝对无法将单一的因素与一得的死挂上直接的因果关系。
把张一得的死归咎于他的父亲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且,许多网友之所以群情激愤,攻击一得爹,不过也只是因为一得爹把自己所有的信息都公开在了网上,他正好处在易被攻击的位置而已。
任凭旁人获取再多关于张一得成长的信息,再怎样万般猜测,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拿着显微镜去观察,无论如何都会找到有地方做得不尽人意。
但我们仍然希望一得的经历,能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启发,更希望他的悲剧不再重演。
张一得,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你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活得开心、快乐,就像你10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在轰隆轰隆的火车上旅行那样。
参考资料:
1. 全现在:儿子留美意外离世,广州网红老爸:“所有父母的表达都不会有错” 2021-03-19
2. 广州日报:留学生张一得离世,其生前好友透露更多细节 2021-03-18
3. 图片及部分素材来源于:一得父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