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1.78亿港元,赵无极恢弘巨作《三联作 1987-1988》在香港佳士得成交

中国美术报网

香港佳士得春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于5月25日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赵无极珍罕巨作《三联作1987-1988》以7500万港元起拍,落槌价为1.55亿港元,加佣金最后成交价为1.78亿港元,超出拍前1.5亿港元的最高估价,买家为场外电话委托方。此作是赵无极在拍卖市场中尺幅第二大的作品,1.78亿港元的价格也位居赵无极作品拍卖第四高价。

赵无极 《三联作 1987-1988》 油彩 画布

全幅:200 x 486 公分 (78 3/4 x 191 3/8 吋)

1987至1988年作

拍卖现场

《三联作 1987-1988》创作于 1987 至 1988 年,是赵无极1980 年代最大型及最重要的三联作之一。

从 1966 年到 2006 年, 赵无极在整整四十年间创作了 20 幅三联巨作, 这 20 幅巨作当中,三幅已被博物馆典藏,七幅由赵无极基金会保管, 仅得 10 幅流传于私人手上,极为珍罕。上拍的这件三联作是赵无极在拍卖市场中出现的第二大作品,此作色彩丰富、构图独树一帜,是其当时创作生涯的代表作。

此作反映了赵无极将自身对中国绘画技术的理解,及对西方艺术的光线和色彩的运用的完美融合。受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窗》系列及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的《睡莲》系列的启发, 结合东方传统笔墨,《三联作 1987-1988》完美展现了赵无极1980年代融贯东西的色彩空间概念。

亨利·马蒂斯 《窗》 1916

《三联作 1987-1988》通过层次鲜明的引入式色块和层层推进的构图,犹如“窗”般地把观者的目光内收并引向作品中央迸发出的光彩,《三联作 1987-1988》以最直接的视觉意象象征了赵无极在跨越东西两种文化传统后,创造出了属于其个人的无极宇宙。

巨幅三联屏在赵无极毕生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 从西方传统而言,三联屏的创作,自文艺复兴以来即与宗教绘画密切相关,以陈述圣经故事或圣人行迹,富有庄严、神圣的含义。

赵无极的作品近数十年来被欧、美、 亚的国际级美术馆广泛收藏,大型回顾展亦多不胜数;拍卖市场上,其作品的全年成交总额更直迫西方艺术大师 ,乃极少数真正全面走向国际的华人现代艺术家之一。

赵无极三联屏作品之一《1985年6月至10月》曾在2018年以5.1亿港元创下了赵无极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了香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价画作。

赵无极 《1985 年 6 月至 10 月》

油画画布(三联屏), 280 x 1000 公分 , 1985 年作

《1985 年 6 月至 10 月》 长达 10 米,高达 2.8 米,是赵无极应国际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邀请,为当时新加坡莱佛士城特别创作。

近几年,赵无极始终是艺术品市场中的焦点人物,其作品更是在2017年以1.5286亿港元的成交价使赵无极跻身“亿元俱乐部”,从此赵氏作品在市场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分析赵无极早早成为市场中的娇子,更多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丰富的作品储量以及欧美资本的介入。如此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促成了赵无极作品行情的飞升。

对于市场藏家对赵无极作品的偏爱,业内人士表示,欣赏和消费是该群体购入赵无极画作的最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