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汉语的国际化:除中国外仅在一国有官方地位,但学习人数越来越多

大家知道,汉语是汉族各个方言的统称,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而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汉语在世界上也是使用人数和母语人数都排名前列的语言。同时,因为中国人从数百年前开始就广泛移居世界各地,因此在现代华人也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族群之一,所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汉语也都是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但因为华人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少数民族,同时中国在近代历史上并未像西方国家那样广泛开展海外殖民运动,所以汉语在其它国家得到其官方认可,拥有官方地位仍然还是非常罕见的情况。总体来说,汉语(包括所有汉语方言)在中国之外的国家里,只有在新加坡、缅甸的两个地方行政区拥有官方地位,同时在马来西亚可被视为一种地位特殊的语言。那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汉语在新加坡

新加坡是中国之外,唯一一个华人占其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在新加坡差不多360万拥有其国籍的公民里,有大约74.1%是华人。所以在新加坡宪法的第153条中规定,马来语、汉语普通话、泰米尔语和英语为该国的四种官方语言。不过基于新加坡曾经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所以在这四种官方语言里,新加坡又把马来语设为了其国语。但不管怎样,华语确实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

公元1890年的新加坡华文报纸《叻报》

所以在新加坡,所有华族的儿童在学校里都必须学习华语,而且华语是贯穿新加坡基础教育阶段的长期学习课程。每个新加坡华人在学校里基本上都要学习10到12年的华语,而且使用的是简体字。所以在这一点上确实体现了华语在新加坡的官方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新加坡从1960年开始,就逐步对华语教育做出了诸多限制。1960年时,多数新加坡华人学校都还在使用全华语教学,新加坡教育部开始要求所有小学进行双语教育。1966年,这一要求被推行到所有华人中学。而在1978年,新加坡华文教育的顶尖学府南洋大学被要求和有官方背景的新加坡大学合并。此后原南洋大学各个院系的教学媒介语言从华语变成英语,新加坡不再有以华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存在。

而在进入1980年代之后,新加坡政府对华语教育做出进一步限制,决定从1987年开始,除特选学校之外,全国所有学校都以英语为第一教学语言,各民族的母语为第二教学语言,也就是说以华语为第一教学语言的学校在当年开始在新加坡成为非法。因此,在1986年,新加坡最后一所华校被关闭,此后新加坡不再有以华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存在。

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提出异议,不是说新加坡所有华人在学校都要学10到12年的华语吗?怎么又说新加坡没有以华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存在?这里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学华语和以华语教学的差别。学华语是指在学校专门开设有一门语言课,教华人孩子学华语,这是新加坡每个华人学生都必须要学的。但新加坡的华人学生学华语也基本就仅限于这一门课程了,因为在学校里基本上所有其它课程,包括数学、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和历史等等所有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如果哪个学校用华语教授这些课程即构成违法。所以虽然华语课程在新加坡的学校被称为母语教育,但其实在实际上跟中国学校里教授英语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所以它在实际上更像是一门外语课。

1911年新加坡华人学校用的课本

因此,虽然新加坡的每名华人都在学校里学过10到12年华语,但其华语语言能力其实是可以和每个在学校里学过9到12年英语的普通中国人的英语水平进行类比的。而中国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有些学的好的英语可以和英语国家的人无障碍交流,但学的不好的在离开学校之后基本也就是认识几个英语单词的水平了。当然新加坡人的平均华语水平比中国人的平均英语水平还是要高一些,因为毕竟有些华人在家里还会和家人说华语。但在新加坡整体教育及社会环境下,会说华语的华人数量还是一直在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新加坡的语言调整数据显示,在2015年,新加坡在家庭中说英语的人口比例第一次超过中文普通话,占到了36.9%,而在家说中文普通话的人口比例则降到了34.9%。当然,目前在新加坡,华语仍是第一大家庭用语,因为除了中文普通话之外,还有12.2%的新加坡家庭在家是说各种汉语方言(包括福建话、广东话和客家话等),所以把这些汉语方言都加上,在家说汉语的家族数量还占到40%多,但和华人74%的人口比例相比,可以看出有大量新加坡华人即使在家里也是完全说英语了。

云南话在缅甸佤邦与果敢特区

而除了新加坡之外,缅甸的佤邦和果敢特区也是将汉语列为官方语言的。不过这两个地区现在所确定的官方语言都是云南话。当然这两个地区把云南话列为其官方语言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两个地区都地处中缅边境,其主要居民也是云南汉人或者是汉化的佤族,所以这两个地区的通行语言都汉语云南方言,因此也被当地地方政府视为官方语言。这里要说明的是,佤邦的官方语言除了汉语云南话之外还有佤语。而果敢地区现在缅语也拥有了官方地位。另外在缅甸,佤邦是一个二级行政区,相当于中国的省,而果敢则是一个三级行政区,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但无论怎样,汉语在这两个地区确实是有官方语言地位的。

缅甸佤邦的位置

汉语在马来西亚

严格地说,汉语在马来西亚是没有官方地位的。因为马来西亚唯一的国语就是马来语。甚至连马来西亚基本所有人都会说的英语在这个国家也没有官方地位。但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境内有20%左右的人口是华人,另外还有7%左右的印度泰米尔人,所以基于这种现实,马来西亚对没有官方地位的华语和泰米尔语进行了一些特殊安排。

马来西亚的一家华文中学循人中学

这种特殊安排就是,虽然这两种语言在马来西亚国内没有国语或是官方语言的地位,但马来西亚政府允许在政府开办的小学里完全用华语或者泰米尔语教学,当然前提是所有接受华语或者泰米尔语教育的小学生,同时也要学习马来语(另外肯定还有英语)。但在这些小学里,华语可不是像新加坡那样只是一门课,而是除了马来语和英语这两门单独的课程之外,包括数学和历史等所有其它课程都使用汉语教学。

而且因为马来西亚国民教育体系里有华语教育这一块,所以马来西亚教育部里还专门设有负责规范当地华语的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负责对马来西亚的华语语言文字进行规范。另外,因为马来西亚华人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几个省份,所以早期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通常是各地的同乡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进行教学。但因为各地方言(福建话、广东话、客家话等)之间无法互通,同时马来西亚华人少数民族这个地位又需要他们一起报团取暖,所以马来西亚各地的华文私塾在1920年代之后都将教学语言改成了国语,也就是后来的普通话。同时在1972年,马来西亚的华语教育界也成立了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研究在马来西亚推广简体字。1981年,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全盘接受了中国制定的简化汉字表。当年12月31日,马来西亚教育部长宣布,1983年起马来西亚所有华文学校全面使用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废止繁体汉字和注音符号。此后马来西亚所有华文报章和华文出版物也全面使用简体字出版。

马来西亚一家华人中学的校庆典礼

不过马来西亚政府对于华文的容忍却只限于小学教育,马来西亚的中学虽然也没有禁止华文教育,但却只限于私立学校,政府主办的学校则全部改用马来文教学。但因为私立学校没有政府补贴,所以都会收取高昂的学费,而且毕业之后很难进入马来西亚本土的大学就读,所以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小学毕业之后,多数都还是会进入以马来文教学的学校读中学和大学。但有小学六年的华文教育做基础,马来西亚多数华人的华文(普通话)水平都还是所有海外华人群体里最高的,大多数人都能比较流利地用中文普通话进行交流,普通话也是现代马来西亚多数华人的母语。

关于苏里南的误传

一说起在其它国家华语的官方地位,恐怕有许多朋友都读到过一些网文说南美国家苏里南把汉语客家话列为官方语言。但很遗憾的是,这个传说纯属误传,苏里南并没有把客家话或者任何一种汉语方言列为官方语言。

苏里南是南美洲北部的一个小国家,和多数南美国家不同的是,它在历史上一直是荷兰的殖民地,所以它在独立之后就将荷兰语列为了国语。2004年,苏里南还加入了荷兰语联盟,成为荷兰和比利时之外的第三个成员国。另外因为苏里南生活有大量美洲的土著居民,所以它还将8种当地土语也列为了官方承认的方言。但这些语言都是美洲各个语系(主要是加勒比语系)的语言,所以跟汉语是没有关系的。

苏里南在世界上的位置

不过网上的传言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首先是苏里南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华人,据估计在苏里南有华人血统的人口大约有4万到7万人,占其总人口的7%到12%。另外在苏里南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名叫陈亚先的政治家在1980年到1982年担任过苏里南的总理。但这名华人严格地说是混血人,他的父亲是客家人,而他的母亲则是苏里南当地混有许多血统的混血人。而且这名华人后裔在苏里南并不是一个影响力特别大的政治家,他在1982年被迫辞职之后还流亡海外,1995年才回到苏里南做了一名医生。所以苏里南并未因为他而改变过官方语言。

曾经担任苏里南总理的华人后裔陈亚先

而另外这个传言可能还有一个可能的来源,即在苏里南除了了荷兰语和当地语言之外,还流行有一种名叫苏里南汤加语的混合语。这种语言以英语和荷兰语为基础,但混入了巨量的土著语言、印尼语、印度斯坦语、非洲语言和汉语不同方言(包括客家话)的词汇,所以其中确实有一些汉语的词汇。这可能也是相关传言的来源之一,但这种语言主要还是基于英语和荷兰语,而且在苏里南也没有官方地位,所以苏里南将客家话列为官方语言确实纯属网络的误传,并非事实。

所以从官方语言这个角度,汉语确实国际化程度是不够高的。但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近这些年国际上学汉语的人数可以说也出现了几何式的上升。比如在1991年,全世界参加中国官方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只有2000人。但到2005年,当年的考生就已经上升到了11万人。到2010年,参加过这个考试的人数已经达到了75万人,而到2017年,全球参与过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人总数已经达到了吓人的650万人。所以如果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计汉语也可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通行语言之一,未来有别的国家再把汉语列为官方语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