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一个国家,大半人口是华人,可占据国家的主导语言是英语,它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如今是一个国际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可在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拥有世界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然而在1980年,这所学校被迫关闭,论及原因,则是因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之故。
喜欢看新闻联播的人们大都知道李光耀,他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也是他一手主导了将英语变为新加坡通用语言这件事。他认为,在新加坡,汉语语言劣势很明显,因而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
救国之主李光耀
李光耀祖籍广东,但他从小接受英式教育。12岁那年,他进入英校莱佛士学院读书。然而在日本人占据新加坡后,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在战事结束后,他才继续学业,因获得了英国女王奖学金,从而赴英留学。
1949年,26的李光耀在英国拿到了学士学位,不久后,他便回国开始从事律师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代表罢工的邮差包与政府对话谈判,从而声名显于人外,这也为他后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础。次年,他参加选举,顺利当选为立法议院议员。
从此,李光耀开始在新加坡大显身手,将一个缺乏生机的国家,拉扯到成为全球贸易金融中心的高度多元化国家。他为国家争取独立,提出并实施了高薪养廉的政策,使得新加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变为最高。也是李光耀积极推进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使得新加坡后来有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赞誉。
可哪怕是英明务实如李光耀这样的政治人才,也不得不在执政初期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以保证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这也令李光耀受到争议,有人认为他独裁。此外,他实施的语言政策,推行英语为工作语言,也令一些华人颇为不解。
英语主导的新加坡
李光耀祖籍在中国广东,可这么多年下来,他一直在接受英式教育。因此谈及对东西方的了解,他比一般人要看得更加透彻长远,也正因为如此,他是在客观环境下,选择了一条对新加坡有利的道路发展。
首先看世界地图上新加坡的位置,当时的新加坡是在马来人包围下的国家。在这里,去提倡中华传统文化,劣势很明显。其次,虽然新加坡大半人口是华人,可还有剩余人口是印度裔,欧美裔等。让他们学习中文不现实。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除非有家学渊源,否则中文就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
在客观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李光耀认为非常有必要推行英语作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也因此,在上台后便开始推行双语(中文与英语)政策。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语言政策可能会成为经济成功的关键。它确实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
也正如李光耀所言,因为大家都说英语,这就把不同民族的新加坡民众联系在了一起。举世皆知,英语是最容易学习的语言。德国总理施密特有一次问李光耀这一生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李光耀说,我把英语而非华语作为新加坡的主导语言。
为了这一语言政策强力实施,李光耀在上台后甚至关闭了南洋大学。那时陈六使追随长辈,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国内办大学的举措,他也在新加坡创立了一所大学,它就是南洋大学。
作为一所华人大学,南洋大学一直没有得到殖民地地政府的认可,直到1956年,南洋才真正成为一所合法大学。然而好景不长,当李光耀在1963年上台执政后,他就吊销了陈六使的公民权,随后南洋大学不断被官方排挤,终于在1980年被强行并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
也从此事上,人们知道了李光耀对于实施英语主导政策的决心。更是在不久后的现在,人们看到了其政策实施的长远利益。
强国富民需英语
首先英语是最容易学,也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无论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都在说英语。哪怕是中国也在培养会英语的人才。有了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就等于将新加坡与世界上的大多国家联系起来。
其二,因为新加坡实施双语政策,教导英语与中文,这就吸引了不少富豪的注意。有些富豪还专门让他们的孩子去新加坡上学,就是为了学会中文与英语。由此,富豪们在新加坡投资建厂,令新加坡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
根据数据显示,对新加坡GDP贡献最大的不是中国,将近80%的贡献来自于英美欧等国家。这也说明了,李光耀的决定是英明的。
不过,李光耀也承认,在这样主导英语的环境下,正面影响有,但是也存在负面影响。比如,英语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没有中文学校的学生有人情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文底蕴的缘故。
英语老师在教英语时,是不会去说什么歇后语之类的,他仅仅在教授一门语言而已。而教授华文的老师,会解释中文词的典故出处等,会说一些中国文化给孩子们听。这就显得中文比英语要有“人情味儿”的多。
因此,李光耀创立了“李光耀双语基金”,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接受教育前,就开始学习英语与中文。或许再过不久,这一辈在新加坡上学的孩子,不仅会说英语还会说中文了。
小结
李光耀,不愧于他的国父之名,以一己之力指引新加坡走上一条富强的发展道路。只是可惜,新加坡在国际中是中立的。上世纪主导语言为华语的新加坡,不会再回来了。希望,未来中国与新加坡还能更加亲密一些,毕竟大家都是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