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盘点|亚洲10大医药生物集群

生物制药在亚洲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批拥有大量资本的投资者群体,其中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美国企业。从今年初到9月份,亚洲投资者投资于美国私有生物制药初创企业的金额约为42亿美元。据Pitchbook显示,这一数字几乎占到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一半(43%),而2016年的比例仅为11%。

亚洲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美国投资的兴趣是否会继续增长仍有待观察。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近期放缓,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8月为5.3%,低于1-7月的5.5%),这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即中国将试图通过基础设施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另一个原因出现在10月10日,当时美国财政部将“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纳入作为一个新试点计划中的27个“关键技术”行业之一,该项目扩大了由美国财政部主持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的交易范围。但根据外国网站GEN的评估,这些事件对亚洲生物制药活动的影响不会立即显现出来。

今年的亚洲生物科技集群名单包括了去年榜单上的8个国家或地区,同时有两个新的国家被列入前10名。另外还有两个被列入亚洲集群名单的国家——以色列和土耳其,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没有出现在这个名单上。

10. 印度尼西亚

2月27日,印尼迎来了一个生物制药行业的里程碑事件。Kalbe Farma公司正式在雅加达以外开设了该国的第一家生物制药厂。这家公司耗资5000亿印尼卢比(3290万美元)、11000平方米(108403平方英尺)的工厂被设计用来生产药物成分和生物制品,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胰岛素和单克隆抗体(MAbs)。公司还计划投入1300万美元用于研发及技术转移。

印尼的研发资金排在亚洲第11位(21.3亿美元),专利数量排在12位(38项)。IFPMA列出该国有64059个制药业工作岗位,排在第6位。然而,印尼在公司拥有量排名较低(排名第9:182家国内和国有企业,24家跨国公司),今年也没有生物制药公司上市。

9. 泰国

2016年,泰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已攀升至11%(约750万人),预计到204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25%。因此,泰国已将目光放在扩大生物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开发上。泰国已将“农业和生物技术”、“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以及“健康和生物医学”列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

泰国生物技术公司享有长达8年的公司税豁免,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可享受五年50%的免税优惠。泰国在以医疗旅游为增长目标方面取得了更大进展,去年启动了一项10年战略计划,目标是到2026年成为全球医疗中心。

泰国的工作数量排名第7(2400-48000)。截至2016年,该国拥有约200家公司,亚洲排名第8。泰国研发投入排名第9(51.47亿美元),专利数量排第10(155)。

8. 马来西亚

2005年,时任总理的Abdullah Badawi推出了15年的国家生物技术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GDP的占比为5%。自那时起,尽管进展缓慢,但该国这一行业进展平稳。近几个月引起公众关注的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发展的挑战:人力资源和统一委员会主席S.Ramakrishnan博士表示,马来西亚Iskandar Puteri的Bio-Xcell科技园内几家公司一直难以雇用熟练工人,该国15所公立大学提供的生物技术课程没有培养出足够的毕业生满足行业需要。于是,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将致力于推动与业内合作伙伴的更多合作。

马来西亚拥有31000个就业岗位,亚洲排名第7。截至10月10日,公司数量(250家)也排在第7。马来西亚在研发投入(97.28亿美元)和专利数量(357)上均排名第8。自2015年Bioalpha Holdings融资500万美元以来,马来西亚从未见过生物技术IPO。

7. 新加坡

最近,在新加坡扩张的生物制药巨头之一是默克公司(Merck KGaA)。默克上个月开设了一所价值2000万新元(约合1460万美元)、3800平方米(40903平方英尺)的BioReliance实验室,这是该公司在新加坡的首家实验室。5月,安进在Tuas生物医学中心开设了一个7500平方米(80729平方英尺)的制造支持办公室。

另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当地药物开发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的数量在近6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增至2017年10月的50家左右。

新加坡在亚洲IPO中排名第5,Hyphens Pharma和Aslan Pharmaceuticals共筹得518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Aslan的4200万美元美国存托股份)。新加坡的专利数量排在第6位(2032项发明),研发支出排在第7(101.04亿美元)。新加坡在就业岗位上排名第8(约6900人),在公司量中排名第10,其中包括大约30家生物制药巨头。

6.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倡导的“5+2创新产业计划”旨在通过建设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生物制药、“高价值”农业以及再生/再利用或“循环”经济,实现地区增长。该计划于2016年启动,当时的生物技术产业已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097亿元新台币(合35.5亿美元),而制药行业则增长到1598亿新台币(合52亿美元)。

台湾地区已承诺在2025年前将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合并起来,总额达1万亿新台币(324亿美元),部分途径是开发和销售20种新药,并至少通过有机增长或收购建立至少10家与生物技术和健康有关的企业巨头或“旗舰品牌”。10月15日,台湾地区迈出了最新一步,其领导者带领政要正式开放了占地25公顷(61.8英亩)的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园区。

中国台湾的优势包括研发,排名亚洲第5(357.57亿美元);公司数量也排第5(845家,包括520家生物科技公司和320家制药企业)。台湾在工作岗位(38719个)和IPO(Taiwan Liposome融资3500万美元)上均名列第7,专利排名第8(853)。

5. 澳大利亚

5月份,澳大利亚政府同意在未来十年投入3.353亿美元,用于该国首个人类基因组项目。该项目的使命旨在促进和资助新的研究、临床试验和技术,目的都是通过扩大获得基因组学知识和技术的机会,帮助澳大利亚人活得更长更好。同样在5月份,政府公布了对研发税收激励的改革,免除了临床试验的280万美元的年度退款上限。

澳大利亚在其公司数量上表现最强劲,根据AusBiotech的数据,医药、生物类公司数量已攀升至876家,亚洲排名第四。今年的专利排行榜(6556份)与工作岗位数量(69108个)中,澳大利亚排在第5。研发投入(221.53亿美元)与IPO(5家公司融资3670万美元)排在第6。

4. 印度

尽管印度的传统是被跨国的和本土的制药公司占据,但最近也在着力进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上个月,印度古吉拉特邦公布了印度第一所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大学计划——Gujarat Biotechnology University的目标是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创新和创业。今年8月,印度特伦甘纳邦提出了印度第一家加速器项目,即“生物技术中心”,将包括规模制造设施和孵化器空间。

2017-2018年间,印度拥有4000家制药公司,位居亚洲第2,生物技术公司达到800家。印度在专利方面排名第2(8530项),工作岗位数量也排第2(587468个),但在研发上排名第4(2015年为502.69亿美元),IPO则排在第5(7家公司融资5225万美元)。

3. 韩国

长期以来,韩国一直在培育跨国公司和小型企业,许多企业通过向官员表明他们拥有高研发实力,从而获得了“创新制药公司”的称号。本月早些时候,执政的民主党在国民议会提出了一项法案,旨在增加创新制药公司的数量,这引发了其他党派的批评,称太多的企业巨头将从中受益。

同时,也有两家制药巨头在韩国关闭工厂:强生子公司杨森计划于2021年关闭在Hyangnam的一家药厂;拜耳则计划在年底前关闭位于Anseong的一家造影剂生产工厂。在过去20年里,大型制药的工厂有16家已经关闭,或将在国内关闭。

韩国专利数量(8479项)和IPO(2.4亿美元)排名第2,研发上排在第3位(2016年为793.54亿美元),工作数量排在第3位(2015年数字为760000)。韩国公司数量排第6(截止2016年数字为737)。

2. 日本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安倍经济学”经济政策下,日本已将再生医学确定为未来扩张的一项专门领域,计划到2020年将该市场扩大至26万亿日元(合2310亿美元),部分是通过削减监管程序,创造“世界上最快的审批程序”,以及为心脏、神经和眼科治疗建立“国家战略特区”来实现。

日本的传统制药业一直令人敬畏,就像武田制药今年的两次全球收购:6.02亿美元收购合作伙伴TiGenx,以及607亿美元收购Shire。

日本在生物技术和医药专利方面领先于亚洲大陆(14414项);研发投入为1686亿美元,排在亚洲第2。工作数量(自2010年以来,大多数数据仍在21-87.8万之间,但2017年的数据低得多,为91529个)排第2。日本在公司数量中排名第3(2015年为1100家,其中包括591家生物技术公司),在IPO中排名第3(6家公司共筹集了1.6254亿美元)。

1. 中国

中国政府通过其“中国制造2025年”计划和吸引留学人员归国就业、创业,已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大约25万名生命科学专业人士回国。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国家,在五项指标*中有四项保持了在亚洲的领先地位。中国仅在专利方面落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方面亚洲排名第4,但近几年中国与韩国的差距明显缩小,接近第3位。

中国在研发(2016年达到4512亿美元)、公司数量(约为7500家)、工作岗位(过去三年预计从2301534增至2882903个)以及IPO(56.9亿美元)上引领亚洲。香港已成为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的首选地,这要归功于允许营收前公司上市的新规定。

*名单上各国家或地区按以下五项标准排列:

研发支出:大多数大国的数据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一期的半年度主要科技指标中。对于未包括在经合组织数据中的国家,通常是较小的国家,GEN引用了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在其网站上公布的数据。

专利情况:根据截至5月1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专利数据库中至少一位发明人来自该国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专利数量,这其中包括通过PCT途径公布的340万项国际专利申请,根据该条约,申请方可以同时在148个国家为自己的发明寻求保护。

IPO:数据来自公开数据源和公司公告。

公司数量:将各国或地区网站上提供的数字、公开的报告以及行业性文章中的数字结合在一起。

工作岗位:数据来源于工业团体、区域生命科学校园、公共和/或私营经济发展团体以及工业性报刊文章。某些国家的其他来源还包括国际药品制造商联合会(IFPMA)。

文章参考来源:Top 10 Asia Biopharma Cluster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