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作品遍世界(经典设计全记录)



来源:综合微设计、新华社,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当地媒体报道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

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过去的数十年里,贝聿铭向世人呈现了

包括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东馆、

法国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等一系列传世之作


贝聿铭这个名字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现代建筑的历史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

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1.经典作品

2.作品摘选

3.贝老经历

(本文较长,需耐心观看)




第一部分

【经典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

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说的,

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

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

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贝老师以桃花源为原型,

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

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

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局部鸟瞰图


鸟瞰图


隧道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楼高七十层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象力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



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






第二部分

【其他作品摘选】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香山饭店

北京

1982年






路思义纪念教堂

台湾东海大学

1956—1963





艾佛森美术馆

1968年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

1960-1967年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1969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波士顿美术馆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

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1976年





费城社会山项目






上海艺术博物馆



威斯纳馆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985年



达拉斯市政厅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81—1989年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



澳门科学馆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