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张可心
编辑|陆佳
火锅竞争激烈,呷哺呷哺要突围高端。
9月24日,呷哺呷哺集团旗下高端火锅品牌湊湊在上海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历经两年多精心打造的蟹粉黄鱼锅正式上市,同时其还推出猫爪虾滑、章鱼片、松阪鱼糕等独创系列新品。
发布会上,湊湊首度披露过去5年来增长数据,2016-2020年湊湊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280%。“业内甚至专门有人研究凑凑的发展,称之为餐饮赛道上的‘湊湊速度’”,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发布会上表示。
湊湊品牌孵化于2016年,经过5年多的发展、凭借近160家门店,为呷哺呷哺集团2021年上半年总营收贡献近四成。2021年5月,湊湊管理团队全面优化,贺光启重新出山担任集团CEO。在呷哺呷哺面临2018-2019年连续两年业绩增速放缓,且2020年出现负增长压力的情况下,湊湊品牌去年营收却仍能保持40%增长,俨然成为呷哺呷哺第二增长曲线。
贺光启在当天的发言里提到,“凑凑品牌现阶段在集团内处于领先地位,整个集团也动用了所有资源给予全方位支持,其中包括了人财物等”。
但从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餐饮业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中旬,餐饮行业融资事件已高达125起之多,整体融资金额高达75亿元人民币。其中,火锅赛道“吸金十足”,包括周师兄、巴奴等多个火锅品牌接连获得亿元规模融资。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湊湊真能扛起呷哺呷哺业绩重振的大旗吗?
何为凑凑速度?
湊湊的成功,得益于其踩准了近年来消费升级的风口。
作为餐饮细分领域中最大的板块,有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火锅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规模,行业发展逐步趋向高端化。
“区别于过去以单一客单价来评定的方式,现在的高端火锅不只围绕价格,还会从供应链、菜品,甚至是场景、服务体系以及客户粘性等多维度考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AI财经社表示。
作为集团的多元化尝试,湊湊在原先呷哺呷哺“一人一锅”的火锅分餐模式之外,还提出了“火锅+茶憩”概念,定位社交、聚会以及商务宴请场景,同时以“千店千面”形式迎合当下年轻人追求新鲜感的特征。
过去五年来,湊湊营收规模从2016年的一千万增长为2020年的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0%,2021年上半年湊湊营收已超过17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37%。截至目前,湊湊在全国已拥有近160家门店,覆盖全国20个省份,近40个核心城市,包括北上广深以及香港地区。同时,湊湊的会员数达到700万名,平均每家门店拥有5万名会员。其董事长预测,今年年底前总会员数有望突破1000万。
湊湊的扩张脚步也不会停,今年底预计将超过200家门店,未来三年内,每年计划新开80家至100家门店,“开店的主要计划区域会放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布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少数三线城市,进军各地最主要的商业地产。同时加快海外扩张,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国际华人聚集区。”贺光启表示。
不过,相比于海底捞平均每天新增1.5家门店,湊湊的扩张速度似乎还是有些慢了。毕竟在一二线城市,主要商业地产的资源有限且抢手,同时,规模化也不失为品牌力打造的一种便捷手段。
再加之近年来火锅赛道火热,新兴品牌如巴奴、蜀大侠、朝天门等层出不穷。有的甚至引来了不少明星入局,凭借明星流量,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如陈赫的“贤合庄”、郑恺的“火凤凰”以及薛之谦的“上上谦”等。这些新兴品牌凭借加盟模式一年开店数百家,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在如今外部竞争如此激烈下,如何继续维持“湊湊速度”将成为未来呷哺呷哺发展关键。
贺光启回归:整合资源、完善薪酬
营收稳步增长之下,湊湊团队刚刚经历过一轮优化。
对于新团队建设以及未来集团给予湊湊具体的资源与支持,贺光启表示,自接手后,主要在薪酬体系以及资源整合方面做了一些改革。
“原来湊湊整个管理及运营团队很成功,但是其个人收入与门店营业额、利润并未直接挂钩”,贺光启称,自其接手后对整个薪酬体系进行了调整,将员工薪酬直接挂钩门店经营业绩,调整后“一线团队士气极度高涨”。同时,研发人员也设定相应激励制度,以食材成本、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点击率等作为考核指标,刺激研发团队不断推出“网红爆品”。
如蟹粉黄鱼锅便作为重磅新作,亮相此次秋季新品发布会。此新品历时两年多时间研发打造而成,率先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的凑凑门店推出。据贺光启介绍,湊湊一年菜品研发数量总计600个,包括锅底、肉类、海鲜、调料等等,而其中能够推向市场的只有5%-10%,“平均每个季度,湊湊会有一轮菜品的更迭与升级”。
而资源整合方面,除后台系统如会员及IP体系的互通外,公司研发体系亦作了相应整合,“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全部收编进入集团。本来全国有百人开发团队,审核之后现在剩下四五十人左右。整个研发资源针对集团不同品牌做分配及创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贺光启表示。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