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内外学者:疫情凸显国际信任赤字 要促进全球合作各国须在国内外建立信任

冠病疫情凸显全球合作的重要,国际组织也仍能发挥影响力。不过要促进全球合作,各国必须先在国际和国内建立信任。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线上举办的新加坡透视论坛2021研讨会昨天进入第三天议程。海内外学者就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展开讨论时不约而同指出,冠病疫情揭露了各国政府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国际领导力也不足的弊病。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廖振扬教授说,各国出现的“信任赤字”现象,阻碍了各国合作应对疫情的进程。

“欧洲和北美等社会出现对全球化的抵制情绪,影响了民众如何看待国家和政府在多边合作中应作出的承诺,使多边合作成为狭隘民族主义情绪浪潮的受害者。这些情绪又进一步被民粹主义政治领袖煽动。”

新加坡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陈贻宛也附和道,多边合作遇到的阻碍反映了许多国家国内的严重缺陷。

“我们必须重新注入国际合作精神,但在成功做到这点之前,必须先解决国内政治,各国领导人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说,他们获得国民的支持,他们的国家又希望如何推动世界朝他们想要的方向前进。”

曾担任我国驻联合国和驻世界贸易组织常驻代表的陈贻宛说,多边合作向来不得不面对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等问题。尽管许多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如预期,但它们仍将扮演重要、具影响力的职责。

廖振扬也认为,新加坡应通过外交政策继续巩固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以及强调经济和贸易体系开放的重要。

美国学者戴蒙:新加坡能在东南亚起领导作用

参与同场谈话的美国著名跨领域学者戴蒙(Jared Diamond)教授在谈到这些国际趋势对新加坡的启示时指出,新加坡能在东南亚发挥领导作用。

他说:“新加坡的公共卫生体系在东南亚算得上是最杰出的,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公共卫生体系之一。此外,新加坡在科学、治理、效率等方面都在东南亚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新加坡能在解决包括冠病在内的问题方面成为邻国的参考模式。”

谈到冠病带来的启示时,戴蒙指出,各国本应在应急方面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他以芬兰总理公署下设的专家工作团为例,指这个专家团每月探讨国家可能需要应对的任何紧急情况,作为决策时的参考。专家团虽然并不知道会出现冠病,但确曾在几年前考虑过芬兰出现病毒传染的情况,芬兰因此开始扩充口罩、燃油、食品等供应。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做法成本太昂贵了,怎么负担得起?芬兰通过征收小笔汽油税来确保物资供应充足。反观美国,去年2月出现需求的时候,非但没有口罩、厕纸和必需品的供应,口罩的价格还飙升。所以说,做好准备需付出的代价比没做好准备来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