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台湾美食拉仇恨帖,暖暖锅,海鲜,牛肉面,烧烤…

旅行中除了美景,最让人激动的就是吃什么,怎么吃!既然来到了物产丰富的宝岛,那好好吃东西,也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我不是爱吃的人,也根本算不上吃货,我对美食不苛求,随缘就好,如果想在我的美食足迹里,寻找“网络评价超高”“旅游攻略推荐”“众多明星光顾”这样的字眼,恐怕要失望了,越是有大量人潮趋之若鹜的地方,越是找不到我的影子,理由非常简单,我完全没有为了吃而跋山涉水、力争上游的决心,你尝你的人气美食,我找我的随遇而吃,各自精彩。

到了台湾,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夜市小吃,偏我对小吃并不敏感,可吃可不吃,看的花样越多,越懒得张嘴,我就是这么一个不爱吃的怪人,而通常,吃的环境是否舒适,对于我来说有时胜过食物的味道,一切从简的原则贯穿着我的饮食习惯,我老公的喜好和我非常相似,我们都没有为彼此改变,而是凑巧一样罢了。这次旅行,就吃点和大部分游客口味不太一样的,暖暖锅,就是我们八天里吃的最多的一样食物。

台湾暖暖锅,也叫涮涮锅,也叫小火锅,也叫锅物,还叫锄烧,千变万化都是源自于日式火锅,讲究原味清汤,一人一锅,嫩肉鲜蔬,适量摄取,特别在冬季的台湾,再适合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现在的我再也无法像20出头的时候那么迷恋麻辣锅,单纯的味道最好。

旅行中的这些家暖暖锅店,都是我们走着走着就刚好遇到,或是在酒店附近,无所谓推荐不推荐,我们吃过都觉的美味舒服,我想台湾的其他小店也应该都有相当的水准,随意挑了几家拍照留念。点暖暖锅基本都是套餐,一个套餐的价格包含:主料(猪肉、牛肉、羊肉、海鲜任选一)+杂蔬丸类(固定搭配)+主食(冬粉、面条、米饭任选一),饮品和餐后甜点在大部分店里是无限量食用。除此之外,还可单点其他涮品,开始几餐还会单点几样,后来发现这样的套餐搭配非常合理,饱足感刚刚好。

第一家 士林区小店

 

蘸料是非常简单的沙茶酱、日本酱油、葱花、辣椒,完全不知道麻酱为何物。

这是豆皮和猪血糕

第二家 新北投火锅世家

魔芋丝在台湾叫蒟篛,鸭血是很豪迈的大块

第三家 礁溪黑烧锅

这是一家先买单的店

第四家 西门町八海火锅自助

后来下载店家app,打了9折

这几样是我最爱吃的

每次让台湾人和陆客们风靡的冰淇淋

台湾的牛肉非常好吃,右下角是鸭肉

可以自己做棉花糖

第五家 西门町锅爸火锅自助

非常爽口的西番莲花,第一次吃也是在台湾,沾蜂蜜一流

虽然同为小岛,台湾与新加坡的海鲜味道却截然不同,新加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鲜,因为反正这儿什么也不产,我都不确定日常的鱼虾蟹贝里有没有新加坡附近海里产的。台湾则不同,它地处太平洋西北侧,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地,多样性的气候注定了物产的丰富,而对于海鲜来说,经历四季冷暖的洗礼,口感必定更加丰富多层次。

目测到台湾吃海鲜主要是三种方式:路边/夜市大排档,港口海鲜餐馆、自助火锅店。这三种我们都尝试了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店家推荐,还是那个原则,遇到看起来不错,时间刚好,肚子又饿了的地方,就坐下来吃一下,相信有很多人能发掘更多的好地方,或更地道的方式去吃。

第一家,礁溪街边的大排档,这里不是特别热闹的旅游景点,所以顾客稀少,比起台北热门夜市里大排档,那是天上人间,台北著名夜市的海鲜摊子上,各种东西都摆到整齐的过分,想必也是宰人没商量。现在摊子口的一排海鲜大盆子里点菜,然后坐进棚子里等上菜,唯一让我觉得难以适应的是在并不算暖和天气里,坐在这样四通八达的棚子里吃饭,拼得还有速度!肚子会不会不舒服,主要看风和牙,哪个快!

这个蛤,应该算是台湾的国民海鲜了,不管是小炒,火锅,汤,面,都离不开它的影子,而它的确也不负众望,味道那叫一个鲜,吃火锅时,我看到一个女生自己吃了足足三大盘子!!!与蛤炒在一起的配菜,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点像茼蒿的味道,直接吃口味稍重,应该是为了提香去腥味的。

清炒笋尖,但是发现炒法不算清淡,配料和芡汁都很浓郁。

小炒蛏子,照片虽然失焦,但是那一条条肥厚的蛏肉却一点也不含糊。

烧海参,颗颗爽滑弹牙。

汆烫小乌贼,这个东西在台湾叫小卷,配五味酱或青芥末吃,我和老板娘说没有吃过五味酱,她就调了两种酱料来给我们吃,小卷肚子里有满满的乌贼卵,咬一口真是满足,这一盘我吃了5只。

第二家,头城乌石港海鲜市场,先来逛逛这里的鱼货直销中心,如果你也看过台湾长寿剧,那这里的情景一定特别有亲切感,现在是淡季,看这市场的规模,想必旺季的时候,应该是宾客盈门。

走进一层的零售市场,发现里面除了摊贩,一个顾客也没有!搞得我和老公还犹豫了一下,以为当天不营业呢,既然没有生意光顾,这些小海鲜是不是都要自己吃完啊。

这个小伙子很热情,我们几乎尝遍了每一个种类,然后买了两大罐鱼松,价格是新加坡的一半。

这种干鱿鱼卷实在是太好吃了,筋道有嚼劲,但不至于太干燥,虽然价格不是很低,但是强烈推荐。

卖鱼酥的女孩,又温柔又漂亮,加上这鱼酥的确好吃,怎么可以不买点回来。

鱼货市场里最引人注目的摊位就是这家海鲜档口,让人眼花缭乱的海鲜在鱼缸里欢快的蹦达,怎么能忍得住不咬它们一口!老板娘和和气气的很会做生意,不遗余力的介绍了很多海鲜,最后选了两只螃蟹、一只龙虾和一盆蛤,因为我们之前已经买了不少鱼货,而遇到海鲜纯属意料之外,身上就没有那么足够的现金了,而乌石港这里的偏僻寂静照片里已经看出来了,什么提款机刷卡机一概全无,于是,老板娘给我们留了200台币回礁溪,其余都被心甘情愿的交给她了,哈哈!

选好海鲜,老板带着去马路对面的餐馆加工,每道菜收100台币的加工费。

这些海鲜下肚,撑的只恨自己没有多长一个胃,鲜美的味道胜在足够新鲜,年轻的厨师也不错,我要求和他合影一张,小男生被我这妇女弄得意外又害羞。

餐馆里其他的客人都是台湾人,来乌石港吃海鲜估计是附近居民的日常活动,抱着浑圆的肚子,提着各种鱼货,搭着免费的小巴回到头城火车站,花15台币10分钟回到礁溪,再花5分钟走回酒店,这一天就圆满的结束了。

继续吃。

我家牛排,坐标西门町。

我们就住在西门町,这里又的确遍布着各种大小餐馆,信步走来,看着招牌可爱,并且没人排队!是的,“排队”这事对我非常重要,有人专门要去排队的地方吃饭,我宁可啃面包也绝不排队。因为从暖暖锅里感受到了台湾牛肉的魅力,所以想着这家牛排店应该也不会让人失望,所以来到二楼坐定,果然让我大开眼界,除了两份各10盎司、衬托着煎蛋和通心粉的巨型牛排之外,还有如此豪爽的自助餐台,凉菜、沙拉、水果、甜点一应俱全,价格是两人750台币!而各种食物的味道都远远超过这个价钱,我很想长个牛胃再来吃一次。

满来温泉拉面,坐标新北投捷运站

它就在我们住的酒店的下山小路口,它是能一眼就让人发现的日式小店,并且每晚九点准时关门。路过的时候都在排队,而且排队的人能都站大街上,后来进去了才发现里面也的确没地方排队,这天傍晚正好赶上没有人排队!于是欣然入内,点了招牌炸豆腐,老板娘说如果能用他们的传统送单法把菜单滑出,并且撞响铃铛,则表示财运亨通,豆腐半价,我把铁夹用力一丢,果然铃声响起,而后面陆续进来的男男女女竟然没有一个人再敲响铃铛,看来老板娘之前赞我的话是真的,撞响铃铛还真是需要些运气。

寒冷冬日的小小面馆里,怎么能没有一壶热乎乎的清酒,配上清爽的鱼皮,和芯里滚烫的炸豆腐,温泉蛋一入口的感动,已经抚平了被豆腐烫过的舌头,再抱着一大碗拉面稀哩呼噜的吃起来,坐在这拥挤的小店,感受这热闹的聒噪,陌生已变为寻常。

老熊牛肉面,坐标国立历史博物馆附近。

热气腾腾的大锅就在临街的位置,客人要到地下一层就座,想着台湾牛肉面的名气有名,就进来吃一碗,坐下后发现墙上贴了老板娘和诸多台湾艺人的合影,原来这是一家小有名气的面馆,老板娘和伙计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婶,点了几样小菜,边吃边等面,须更而已,也许是比平时的等候时间稍久,当老板娘端着两大碗热汤面,稳稳的走下只有一人宽的楼梯时,抱歉声不绝于耳,她微笑着说:女士优先!那种优雅的笑容不似一间面馆的老板。

烧肉教室,坐标西门町。

西门町有两三家很驰名的烧肉店,话说最初路遇这些餐馆时,我那木讷的老公竟然以为“烧肉”的意思是“叉烧烧肉”的那种烧腊!后来我解释是烧烤店,他说咱们赶紧去吃!烧肉教室的布置,灵感来自真正的教室,看到这个国父画像就知道了,而市井温暖的氛围又让人回忆起四合院里围坐吃涮羊肉的情景。真正大块火炭炙烤出来的肉类与海鲜,那种焦香从口腔弥漫至全身,最后引起大脑的共鸣,年轻的服务员热心的帮我们烤肉,许久不烤,我们的这项技能已经完全退化。他娴熟的动作配上滔滔不绝的口才,这一餐除了味道,也让我见识到了台湾年轻人自由的精神,就好像经过炭火洗礼的棉花糖,平淡的外表下,有一颗甜蜜细腻的心。

酒店咖啡厅,坐标西门町。

这家酒店的早餐采用点餐形式,在一应酒店自助早餐里,显得鹤立鸡群,而现煮西式早餐的新鲜与味道,又让它得以出类拔萃,在这样浪漫的气氛里开始一天的旅行,我忍不住浮想联翩,讲到眉飞色舞时,老公也忍不住拍下了口若悬河的我。

各色路边小吃,坐标杂乱,混迹于大台北之中。

新鲜的柳丁汁,100台币一大瓶子,老大爷用筐洗,老大妈用刀切,老大爷再用榨汁机压,压一下就丢掉,不加一滴水,最后老大妈来装瓶,这一瓶子原汁原味的柳丁汁压出了小半筐果皮,傍晚想再买一瓶时,发现老两口已经收摊,他们是不是一起去泡温泉了,或者在开着暖气的家里看台语长寿剧,只是一瓶简单的柳丁汁也能带给我温暖。

卤味,深褐色浓稠的汤汁里滚着各种我能想象到的,和我想象不到的食材,摊主虽然戴着口罩,但是从眼睛能看出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在她向我介绍特色食材时,又有一个更漂亮的女孩来买卤味,从她们的聊天里,知道这是老顾客,一个安心做卤味,一个坦然买卤味,这样的小镇生活不因浮躁而改变。

这粉圆店也在我们住的某间酒店隔壁,我是有太久没有吃粉圆,都忘记了它是怎么个内容,还记得十几岁时在滨江道上吃了一杯台湾烧仙草时,那种惊为天人的味觉,在我单调的少年时代是多么令人神往。因为店面五颜六色的可爱,所以想买一碗来尝尝,那位小女生一边打包一边询问我,一碗真的够吗?我看着一碗好像凉茶的黑唐,和一小盒粉圆,还真有点犹豫了,难道应该买两碗?不过最后坚持住了,回到房间我才发现,原来那碗黑色的貌似龟苓膏,里面还有各种豆子,就是一碗杂豆粥,极其浓稠,粉圆也很有饱足感,可能我们两个健壮的身材让小妹妹误会了我们的食量,那天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嚼着晶莹剔透的粉圆,努力回忆了一下年少时贪吃而不得岁月,连同食欲,已然全无踪迹。

胖哥小饭店的菜色实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老板娘的记性也不太好,店里只有三桌客人的时候,却两次忘记我点的小菜,临出门时,老板听到我们的目的地之后,招呼我们从后门出去,这样能少绕一个颇大的圈子。经过厨房看到夫妻俩把各种食材摆了一地,准备料理,那种实实在在的忙碌感,让我忘记了食物本身的平庸,走远了,也久久不能忘记小窗口里冒出的热气。

我们都很喜欢吃台湾土产的地瓜,特别是用炭火烤出来的,经过这间烤地瓜店时,我手里还拿着一袋没有吃完的红心番石榴,我和老公在商量到底买大个儿的还是小个儿的地瓜,大的怕吃不完,小的怕吃不够,老板说既然你们都已经吃了晚餐,就不要买大的,每人买一个小的,尝尝就好,不要浪费。他没有理会我们的犹豫,温和而坚定的装了两只小的地瓜递给我们。后来,我真的觉得那地瓜非常好吃,很想再奔回去买一只大的,即使吃不完,也足够温暖双手。

红豆饼,是在细雨绵绵的时分遇到的,彼时刚巧红豆馅的卖完,老公帮我选了一个芝士的,饼已经装袋,我跑过去试探性的问:我可以等红豆的吗?老板娘重又放回那一枚,说只要4分钟就好,我问这炉子为什么不粘,她思索半天似乎也没有满意答案,最后说可能是因为面糊里有酵母,这就好像是个小烤箱,多么有趣的对话,我还在她的摊位玻璃上发现了政治人物的签名,一个红豆饼摊也有这么多故事。

24小时便利店,他加班晚归,她与爱人争执,他身体小恙,而她只是想一个人待一会;他不想去太远的地方,她不想吃太复杂的东西,他更不想有人过多的打扰;每一个坐在便利店里望向窗外的人,是否都经历着这样的平凡人生,是否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丝丝安慰。我的便利店是一天行程结束的两瓶啤酒,是老公在柜台前头等待付账的笑脸,是我偷偷观察关东煮的双眼,也是老公牵我回去的一双大手。

比起舌头,我更愿意用心去体会食物的味道;比起喧嚣,我更愿意去发现那些细微的平凡。

感谢作者@波希米亚檬檬 授权新加坡眼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并分享本文。更多内容请查看:新浪微博:@波希米亚檬檬;新浪博客:波希米亚很生活,http://blog.sina.com.cn/bobomiyaa